

恒常學習
佛教與女性:解脫之道
2025年4月30日
中國古代婦女在儒家傳統下,被認為應遵守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規範,「三從」的禮教桎梏著女性的一生。
古時「事死如事生」的觀念,也令女性即便死後也無法逃離「祔葬」於夫的命運。隨著佛教進入中國,婦女信奉佛教、受持戒律、修行淨行,逐漸於傳統父權禁錮中,尋覓出一條身、心解脫之道,進而影響婦女的喪葬觀。
有學者分析中古時期婦女的墓誌、塔銘,發現部分信仰佛教的婦女,表現出具有佛教精神的喪葬觀,諸如:因為「信奉佛教」、或受持「五戒」,乃至追求「三業清淨」等原由,而不願祔葬先夫,以解脫世俗對女性所賦予的塵勞枷鎖。
一些墓誌文獻描述了中古時期婦女的喪葬方式,也出現受到佛教葬式的影響,捨棄一般傳統土葬,轉而採取捨身林葬、石室瘞( ㄧˋ )葬的葬法。此類葬式根據《敦煌出土〈要行捨身經〉》的說法:「我因捨身,發大誓言:若有有情,飢食我肉⋯⋯願令一切有情,因食我肉,發菩提心⋯⋯以是義故,疾得無上正等菩提。」表現出捨身成佛之意。
除此之外,從中古時期婦女選擇林葬、石室瘞( ㄧˋ )葬的現象來看,顯示出當時婦女的解脫觀,蘊含了六波羅蜜中「佈施」的精神,以身佈施去除貪惡之心,並將其作為修行菩薩行的方式之一,通過佛法的修行實踐,趨向解脫成佛的終極目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1:周紹良,《唐代墓誌匯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參考資料2:牧田諦亮,《敦煌出土〈要行捨身經〉》,收入西域文化研究會編,《西域文化研究》第六,京都:法藏館,1963。
參考資料3:劉淑芬,《中古的佛教與社會》,佛光出版社,1991。
作者:台灣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博士生 張冠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