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生活 就是每個人最好的道場(上)
「修行」二字對有些人來說聽上去很嚴肅,令人望而卻步,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又似乎太過寬泛。只要經歷了一些人情冷暖,發出幾句人生感歎,就被說成是「修行」。事實上,修行既沒有特別「高大上」,也並非經歷過就算數。
何謂「修行」?
「修行」從文義上來說,就是修正行為的意思。而我們的行為包括了身語意三種:身體的行為、語言的行為和意識的行為。
一個人只要活著就會產生這三種行為,所以說「人人皆可修行」是沒錯的。
但同時,既然是「修正」,那便意味著,我們非常清楚甚麼是正確的,甚麼是錯誤的,並且懂得運用善巧的方法、手段,完成行為的調整,讓生命回歸健康的軌道。
肯定有人會說,誰還分不清何為對、何為錯,我們從小就是被家裏的長輩、學校的老師這麼教導出來的。
但那些所謂的「正確」中,摻雜了太多經不起推敲的「約定俗成」,並且標準總是隨著時代、地域、人情世故不斷變來變去。這也是很多人常被「刷新三觀」的原因。
另外,從實際的生命結果來說,如果我們所知、所行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那應該已經達成遠離煩惱、身心健康、幸福自在的生命狀態;而且這種狀態很穩定,不會因為境遇的改變,被打破平衡;甚至將來面對死亡時,也能祥和平靜、泰然自若。捫心自問,自己是這樣的嗎?
如此可知,我們目前的認知和「實相」之間,是有很大差距的。
佛教中,把對宇宙、人生真相的如實認知稱為「正見」。在正見的指導下,才有可能發現真正的偏差,進行正確的改變。
若非如此,用錯誤替代正確,或是用一個錯誤替代另一個錯誤,不僅不能令人變好,還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混亂和痛苦中。這樣的「修行」不做也罷。
總結起來,修行就是在正見的指導下,對身語意三種行為所做的修正。
在生活中修行
那麼,修行的處所在哪裏呢?一定要去到寺廟或深山嗎?一定要用某種特殊形式,比如盤腿打坐、念佛誦經,才算是修行嗎?
事實上,真正修行的處所,不是立足於某個地方,或是以某些固定的形式才能進行,恰恰就在日常的生活中。
如果一個人久居寺院道場,整日打坐念佛,一回到生活場景中,又陷入往日的習氣中,或自詡高明,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或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既不慈悲又無智慧,那修行的成效體現在哪裏?
即使寺院的出家法師,也是日復一日在行住坐臥、吃喝拉撒、出坡勞作、修學弘法中完成自身的修行。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能有一個相對清淨的環境修行,反省過往、學習正見、培養習慣,固然是修行不錯的起點,但最終還是要回歸生活,運用所學、檢驗所修、印證所悟。
可以說,生活就是每個人最好的道場。
資料來源:上海玉佛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