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佛同行
如幻觀 無明實性即佛性
法量大和尚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但為甚麼現實中總是會有善惡、美醜、智愚、貧富、貴賤等種種差別呢?這是因為各種生命現象皆依緣起而存在,在緣起的生滅流轉中,因惑業煩惱而起障礙,所以才有生命現象的差別。」
緣起極深 眾生難真切了知
《阿含經故事選》中記載,有一次,佛陀告訴一位比丘說:「我已不再疑惑,不再猶豫,拔除了像刺一樣的邪見,不再退轉了。心不執著的緣故,哪裏還有個自我呢?
我曾經為一位比丘說我所證的法,為他說了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 ,即:有足夠的因緣,就有蓄積力量的成熟,然後有事物的生起,亦即:由於無明而有行,由於行而有識,由於識而有名色,由於名色而有六入處,由於六入處而有觸,由於觸而有受,由於受而有愛,由於愛而有取,由於取而有有,由於有而有生,由於生而有憂悲惱苦、純大苦的聚集……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我這樣說時,那位比丘無法理解,還有疑惑、猶豫。因為之前他以為自己已經證入,徹底了悟了,現在聽到我說這些他無法理解的道理,反倒讓他生起憂苦、悔恨、模糊、障礙來了。為甚麼呢?
因為這緣起法,是甚深而不容易完全明瞭的,更何況進一步做到隨順緣起法,證入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那就更加倍困難了。
這緣起與涅槃二法,就稱為有為與無為。有為,如生、住、異、滅等。無為,即不生、不住、不異、不滅,也就是諸行與苦的寂滅涅槃。
苦的因緣聚集了,所以苦就生起;苦的因緣滅除了,苦就跟著滅除了。就如,一旦斷了接續下一生的因緣,下一生的相續就滅除了,這就叫到了苦邊。
比丘!甚麼被滅除了呢?就是苦被滅盡了,不留一點殘餘。
當所有的苦都被滅除、停止、清涼、止息、沈沒了,就是所謂的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拘樓國,住在首都劍磨瑟曇。
尊者阿難獨自在靜室禪修,起了這樣的思惟:「這緣起真是奇特、甚深啊!緣起所展現的亦是甚深!但對我來說,我能夠看得明明白白,倒不是那麼的難。」
傍晚禪修結束後,尊者阿難來見佛陀,將他禪修中思惟的心得,向佛陀報告。
佛陀聽了以後,糾正尊者阿難說:「阿難!不要這麼說啊!為甚麼呢?這緣起是極甚深的!緣起所展現的,也是甚深的!
一切緣起法 猶如鏡中花
如同法量大和尚所言,佛性無二無別,因各種生命現象皆依緣起而存在,所以才有生命現象的差別。
緣,就是因緣、條件,是為因;起,就是生起、發生、運行,是為果。任何已經發生的東西是這樣;將來發生的東西也是這樣;過去產生的事情都是這樣。沒有一樣東西,沒有一樣世間存在的東西,不是由眾緣和合而成的。
「一切緣起法,猶如鏡中花」,如同法量大和尚的一首漢俳所言:「離惡勤諸善,無明實性即佛性,如空畫彩虹」,一切緣起相都是如幻相,我們要清楚得了知緣起的本質,進而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老實去修,踏實去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保持內心的澄澈,進而,必然能使內心的真如佛性顯現,獲得現前當來的幸福吉祥。
資料來源:六榕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