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友日常
樹木為道場 風吹亦禪音 佛教中的聖樹與法緣
佛教不僅重視心靈修行,也極為珍視自然萬物。許多植物,在佛教經典和故事中,承載著深厚的象徵意義,或見證聖事,或比喻法理,或寄託修行者的智慧與願心。

無憂樹
無憂樹,又作阿輸柯樹、阿叔迦樹,屬豆科植物,枝幹亭亭直立,葉似槐樹,每年三月開花,滿樹紅花燦爛。

佛教經典中記載,摩耶夫人便是在無憂樹下誕下了釋迦牟尼佛。傳說中,摩耶夫人在夢中得感白象入胎,懷胎十月,途經藍毗尼園時,見無憂樹繁花盛放,伸手採摘花朵時,釋迦牟尼應時而生。無憂樹因此象徵聖潔與吉祥,成為佛教中極為重要的聖樹之一。

依蘭樹,又作依那拔羅樹,屬蓖麻類植物,種子可榨取蓖麻油。依蘭花色黃綠而臭,如腐屍之氣,且有毒性。然而,依蘭之臭遇到旃檀之香,即刻消散轉香。

佛典中以依蘭比喻煩惱,以旃檀比喻菩提:臭極能轉為香,惡性亦能因善緣而轉化。如《觀佛三昧海經》所說:「眾人皆聞牛頭栴檀上妙之香,永無伊蘭臭惡之氣。」世間無絕對之惡,只待善緣引導,亦能歸於清淨。

鐵樹
鐵樹,又稱蘇鐵、鳳尾蕉,常綠喬木,羽狀複葉挺拔秀麗,原產熱帶地區。生長在溫帶的鐵樹極難開花,佛教中常以「鐵樹不開花」來比喻無心無作之妙用,斷除思慮分別。

禪宗有言:「鐵樹開花,世界香。」意指徹底放下執著分別之心,便能自然顯現本自具足的清淨智慧。鐵樹之花,亦象徵著難能可貴的悟境。

多羅樹
多羅樹,又稱高竦樹,屬於椰子科植物,多生於南亞沿海,高可達三十余米。佛陀時代,因比丘們以多羅樹皮縫鞋底,導致樹木大量枯死,佛陀遂制定了不得剝取樹皮的戒律。

佛經中常以「砍多羅樹頭」比喻斷除煩惱欲望,斬斷生死輪回之根。多羅樹不僅供給食物與飲料,更在戒律制定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成為僧團生活的一部分。

菩提樹
菩提樹,又名佛樹、覺樹、道樹、思維樹,是佛教中極為尊崇的聖樹,象徵著覺悟與成道。
關於菩提樹的植物種類,佛教界眾說紛紜。一般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在畢缽羅樹(近似印度榕樹)下成道。《修行本起經》中描繪菩提樹:「其地平正,四望清淨,生草柔軟,甘泉盈流,花香茂潔,中有一樹,高雅奇特,枝葉蓊鬱,天幡在樹頂。」
菩提樹枝葉繁茂,葉形光滑,花雖細小卻香氣襲人,成為無數修行者心中不滅的象徵。至今,菩提樹仍是全球佛弟子朝聖的重要聖物。
龍華樹
龍華樹,又作那伽樹、龍華菩提樹,生長於印度、孟加拉、安達曼群島等地,樹幹高聳如雲,葉片光滑,花色純白,香氣清雅。

傳說中,未來佛彌勒菩薩將在龍華樹下成佛。《增一阿含經》記載:「去雞頭城不遠,有道樹名曰龍華,高一由旬,廣五百步。時彌勒菩薩坐彼樹下,成無上道果。」
據說,釋迦牟尼佛涅盤後五十七億六千萬年,彌勒菩薩將降生人間,於龍華樹下開示佛法,廣度眾生。龍華樹因此不僅是未來佛成道之處,也承載著眾生對未來清淨國土的希望。
樹木亦道場
在佛教中,樹木不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修行的見證者和啟示者。從無憂樹下的聖誕,到依蘭與旃檀的轉化,從鐵樹不開花的禪意,到多羅樹的生活戒律,再到菩提樹、龍華樹的覺悟象徵,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皆可觀法、體道。
當我們仰望一棵樹的生長、開花與凋謝,也許便能體會到佛法中關於無常、緣起、慈悲與智慧的深意。
圖片及資料來源:上海玉佛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