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友情報

  1. 首頁/
  2. 佛友情報/
  3. 比普羅瓦釋迦牟尼佛寶聖物 ── 逾二千年的佛教稀世珍寶公開展覽
文化藝術

比普羅瓦釋迦牟尼佛寶聖物 ── 逾二千年的佛教稀世珍寶公開展覽

比普羅瓦釋迦牟尼佛寶聖物 ── 逾二千年的佛教稀世珍寶公開展覽

被譽為佛教稀世珍寶的「比普羅瓦釋迦牟尼佛寶聖物」首度亮相香港,223日前會於中環香港蘇富比旗艦藝廊舉行公開展覽,供佛友們免費參觀。

1898年,英國人威廉.克拉斯頓.佩沛(William Claxton Peppé)在位於印度與尼泊爾邊界的比普羅瓦發掘了大批佛寶聖物。考古發掘在地底十八英尺的磚造結構下進行,佩沛發現了一座巨型砂岩石函,其中藏有五個壇罐,四件為皂石材質,一件為水晶,其中一件皂石壇蓋上銘有孔雀王朝晚期婆羅米文,記載壇中所寶藏的,正是佛陀遺骨舍利。

在舍利壇罐中,伴隨著佛骨舍利及骨灰的,是約1,800件華美耀眼的神聖佛寶花珠,以各類珍貴寶石組成,包括紫水晶、海藍寶、紅玉髓、珊瑚、黃水晶、石榴石、珍珠、白水晶、珠貝,及黃金等,細琢成墜形、珠形、花形和各種造形的飾片與圓片,其中品質最精美的寶石與珍珠,則未經雕琢,保持天然樣貌。花珠聖物與其他孔雀王朝重要佛教遺址相類,由此推斷此塔乃阿育王時代重建,敬製花珠,伴供舍利。

印度北部比普羅瓦佛塔遺址                                          威廉.克拉斯頓.佩沛(1852-1936年)

比普羅瓦佛塔砂岩石函內發現的四個滑石和一個水晶壇罐

 

當時出土的部分佛骨舍利由印度政府贈予暹羅,國王拉瑪五世舉辦了盛大儀式迎接,並將舍利均分,供奉各地,包括曼谷金山寺、仰光大金寺,以及斯里蘭卡各寺。石函、五個壇罐與大部分佛寶聖物,則由加爾各答的印度博物館典藏。至於其中約300多顆重複的佛寶,印度政府同意歸予佩沛所有。

這批由佩沛家族傳承的「比普羅瓦釋迦牟尼佛寶聖物」世代相傳至今,蘊含着深厚的歷史意義及價值。

每一件佛寶聖物,都有其獨特之意涵與精神,其中一部分更是呼應歷史與象徵意義。主箱中可見許多祥瑞形制,如盤長,象徵出生、死亡、重生,輪迴綿延不絕。中央三重寶珠兩側一對人形石榴石墜,則象徵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寶,極為珍稀。

過去六年間,「比普羅瓦釋迦牟尼佛寶聖物」曾在全球多間博物館展出,足跡遍布蘇黎世瑞特堡博物館、紐約魯賓藝術博物館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至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和韓國首爾國立中央博物館等。今次逾 300 顆佛寶聖物是首度亮相香港,於中環蘇富比旗艦藝廊公開展出,十分殊勝難得,佛友們可把握機會,前往免費參觀。

 

                                                                      比普羅瓦佛塔遺址發現的其中一顆石榴石三寶舍利

   

由各類珍貴寶石組成的佛寶聖物

 


「比普羅瓦釋迦牟尼佛寶聖物」公開展覽
📅 即日至2月23日 (日)
🕖 12:00 - 19:0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至18:00)
📍 香港蘇富比旗艦藝廊
      中環干諾道中 8 號置地遮打大廈  

       

 

 

 

 

 

 

 

 

 

 

 

 

 

資料來源︰香港蘇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