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身苦心不苦
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郊外的一處山中,被飛來的碎石片刺傷腳部,並且流血。但佛陀心中保持正知正念,默默承受身體的痛苦,心中卻不起煩惱。還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恒河下游北岸的跋耆國,住在設首婆羅山一處有野鹿出沒的林中。某日,來了位120歲的老居士那拘羅,他向佛陀頂禮問訊後說:「世尊!我年紀大了,常常為衰弱與多病的身體所苦,行動很吃力,每次來見世尊與幾位我敬重的善知識比丘,都很不容易。但願世尊為我說法,讓我長久獲益,永遠安樂。」
佛陀說,「善哉!正如你所說的,上了年紀的人,身體必然多病痛,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你應當這樣學,我的身體雖然病了,但是我的心不病。」那拘羅聽後覺得很歡喜,禮謝佛陀後就離開了。隨後,那拘羅愉快地去見正在不遠處樹下打坐的舍利弗尊者,舍利弗明顯看出那拘羅容光煥發、精神愉悅。「剛剛世尊以甘露法灌溉滋潤我的身心呢!」 那拘羅轉述了佛陀的開示。
舍利弗問,「你何不繼續問佛陀,甚麼情況是心隨著身體生病而生病?甚麼情況是心不隨著身體生病而生病?」那拘羅知道舍利弗智慧第一,轉而請求舍利弗詳加解說。於是,舍利弗說道:不曾聽聞正法的愚癡凡夫,對自己色身的生起、消失、味著、禍患、出離(苦、集、滅、道、味、患、離「七處善」)不能如實了知,就會對色身產生了貪愛執著,以致於以為這是生命主體的「我」,要不,就以色身是「我」所有的而執著於它。所以,當色身發生變化敗壞了,心就隨之而動,生起憂、悲、惱、苦、恐怖、顧念、不舍、障礙了。
同樣的道理,對自己的「受、想、行、識」也一樣,一旦以為其中哪一個是生命主體的「我」,或者為「我」所擁有,或者在「我」之中,或者其中有「我」,只要以為生命中有一個不變的「我」是生命的主體,其結果就必然是——色身有苦時,心也跟著苦。甚麼情況下,心不會隨著身體生病而生病?多聽聞正法的佛弟子,對色身的生起、消失等都已如實了知,與之前所說的愚癡凡夫相反,對色身不會貪愛樂著……不認為有生命不變的主體的「我」並產生執著,那麼當色身發生變化敗壞時,心不會隨之牽動,就不會有憂、悲、惱、苦、恐怖、顧念、不舍、障礙了。
聽完舍利弗的解說,那拘羅老居士有了深徹的理解與體悟,當下證得法眼淨:見法、得法、知法、入法,不再需要靠別人而能解決自己的疑惑,于正法中,心不再畏懼。他從座位上站起來,整理好衣服,恭敬地合掌,對舍利弗說:「大德!我已經證悟,得到超越與度脫。現在,我歸依佛、法、僧眾,為佛弟子,請當我的見證人。從現在起,我終身歸依三寶。」
資料來源: 上海玉佛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