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佛同行

  1. 首頁/
  2. 與佛同行/
  3. 閱讀當下
《茶禪一味: 佛教成語的故事》

《茶禪一味: 佛教成語的故事》

《茶禪一味: 佛教成語的故事》
作者: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出版社: 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9789860799217
ISBN10:9860799210
 

 

內容簡介:


有一些佛教成語,你常常看見、常常引用,卻不了解它們的原始出處和深刻意義。打開本書,疑問迎刃而解,彷彿進入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
 
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已將近兩千年,不但在信仰上成為我們主要的宗教,更在辭彙的使用上,普遍的影響著我們日常的言說,以及各種文學的創作,只是行之日久而習焉不察。倘能追源溯本,知其出處及意義,諒必對我們正確的運用有所助益,且能豐富文化素養。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本此信念,廣為蒐羅編撰,並特重用法,都為一冊,用供學人方便參閱,實不可多得。
 
資料來源:誠品線上

《釋迦牟尼的藥箱》

《釋迦牟尼的藥箱》

佛教界的異才首次出書!以幽默的口吻從藥物、公共衛生、生活模式等領域來剖析釋迦牟尼的健康術

作者: 太瑞知見
譯者: 林文娟
出版社: 瑞昇
ISBN:9789864011100
規格: 平裝 / 19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0.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是將佛經裡很少被拿來討論的「律」作為主題,一一來向各位深入介紹在藥物、食物、公共衛生、生活模式等範疇中,釋迦牟尼所推崇的想法。
甚麼是「律」呢?「佛經」有「三藏」之說,指的就是「經藏」、「律藏」以及「論藏」。
經藏-釋迦牟尼說過的話。
律藏-釋迦牟尼訂下的規則。
論藏-釋迦牟尼弟子的解說書籍。

「律藏」就是記載著所謂的「戒律」。「戒」是指必須自發性自律遵守的道德規範;而「律」則是團體生活中必須要遵守的生活準則以及佛教僧團(僧伽samgha)的管理規則。一旦打破這些規則,就必須視情節嚴重程度來處以罰則。


戒律
戒-發自內心自發性地遵守,無罰則。
律-佛教僧團的生活準則以及管理規則,有罰則。
在「律」的內容當中記載了針對所有僧侶所制定的規定、生活準則、禁止事項和佛教僧團的管理規則,所有能夠被允許的事項以及可以服用的藥物、生活當中的行事方式等規章。從中可以發現,當時的釋迦牟尼就很重視良好的生活習慣呢!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乘坐時光機,回到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應該能夠從這當中挖掘出許多與健康相關的創意。
 


本書特色

藥物篇

經釋迦牟尼認可的各種使用藥物,同時也是能適用於現代社會的多種食物!米、粥、薑、胡椒、芝麻、香蕉、肉……等。這個章節主要是針對釋迦牟尼部分的藥箱內藥物所衍生出的各個情況來做介紹。其他像是印度傳統的阿育吠陀醫學處方例,以及西藏醫學、中醫、阿拉伯圈的優那尼醫學,甚至是在西方醫學中所顯現的效用等,都會盡量一併作說明。

衛生篇

釋迦牟尼很愛乾淨!一窺釋迦牟尼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智慧。鼻洗淨、刷牙、口腔保健、洗手、漱口、掏耳朵、室內清潔……等,這個章節是從衛生的觀點來觀察修行僧的日常生活,會發現到釋迦牟尼時代的公眾衛生概念其實和近代十分相似。

習慣篇

80%以上的行動都是出自於個人習慣。何謂釋迦牟尼所追求的規律性?食物的供養、肥胖與減重、酒、洗澡、睡眠……等,在這個章節會介紹釋迦牟尼那個時代有些怎樣的生活習慣,還能夠瞭解弟子們的日常生活樣態。包括有不知所措的僧侶、裝傻的僧侶等,有許多很有趣的小故事會一一介紹給大家,那麼就讓我們來更進一步瞭解當時的日常生活模式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太瑞知見

長崎縣出生,曹洞宗太月山玉峰寺住持、藥劑師、TAMAMINE幼稚園/孩童成長「TAMAMINE沙龍」/學童保育「TAMAMINE KIDS」園長。九州大學研究所(藥學)、駒澤大學研究所(佛教學)畢業。就讀九州大學時曾休學一年時間,然後就背上背包前往歐洲、亞洲、印度以及大洋洲各國旅行。到金澤市大乘寺專門僧堂修行後,接著回到原先擔任住持的玉峰寺,向檀信徒、一般民眾、學生與外國人指導坐禪與傳授法話。而且還在每年玉峰寺本堂所舉辨的「禪與弦~坐禪與古典音樂會」活動擔任企劃、腳本以及演出工作。其中在平成十九年的音樂會上,還規劃了佛教徒和基督徒一起坐禪祈求和平的活動,還因此躍上了西班牙以及義大利的新聞媒體版面,甚至連梵諦岡新聞也都有刊載相關報導。

擔任古印度醫學書《Charaka Samhita》的部分內容翻譯,並在《藥用植物研究》、《阿育吠陀研究》、《禪與念佛》等雜誌上,以科學和佛教的新見解來發表論文和文章。而且從平成二十五年開始就在曹洞宗所發行的雜誌《禪友》撰寫「釋迦牟尼的藥箱」連載專欄。興趣是畫畫和逗弄貓咪。
 
資料來源:博客來 網路書店

 

《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

《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

書名:《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

作者: 蔣勳

出版社: 遠流

ISBN:9786264181341

叢書系列:綠蠹魚

規格: 平裝 / 224頁 / 11 x 17 x 1.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臺灣

內容簡介

《金剛經》是一部古老的經典,是老師(世尊)和學生(須菩提)之間的問答,是一堂持續了兩千六百多年的課。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仍是現代人的困惑:「要如何安頓自己?安放自己不安靜的心?」

蔣勳中學時,父親送他一部復刻本《金剛經》,從此與《金剛經》結下殊深緣分。日常裏,抄寫和讀誦《金剛經》,已經成為他的習慣。

在父親往生的床前讀誦,在母親病苦時讀誦,在朋友車禍受傷時讀誦抄寫。也為眼疾有失明恐慌的朋友高聲讀誦,錄下朗讀的聲音……

《金剛經》如何被口傳、被翻譯、被反覆抄寫、刊刻廣布?是鳩摩羅甚傳奇的因果,是「敬造普施」信仰的信念,也是美學上的不著痕跡。更知曉了,修行的本質,是「還至本處」,好好生活。

一朵花寬度的書,隨身陪伴,讓心靈也滋養出一朵花。追求生命最深的領悟,也能平靜自在的與自己對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蔣勳

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

 

著有散文《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我的文青時代》、《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龍仔尾 貓》、《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歲月靜好:蔣勳日常功課》、《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雲淡風輕》、《品味唐詩》、《感覺宋詞》、《池上日記》、《捨得,捨不得》、《此生:肉身覺醒》、《此時眾生》、《夢紅樓》、《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1-5》、《吳哥之美》、《身體記憶52講》等;藝術論述《漢字書法之美》、《新編美的曙光》、《天地有大美》、《九歌:諸神復活》、《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手帖:南朝歲月》、《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藝術解碼系列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等;小說《新編傳說》、《情不自禁》、《欲愛書:寫給Ly’s M》等;有聲書《孤獨六講》等;畫冊《池上印象》等。

 

資料來源:博客來 網路書店

超譯佛經:佛陀教你鍛煉心靈自由的190個練習

超譯佛經:佛陀教你鍛煉心靈自由的190個練習

《超譯佛經: 佛陀教你鍛煉心靈自由的190個練習》
作者:小池龍之介
譯者:卓惠娟; 趙東明/ 審閱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ISBN:9789864896370
叢書系列:轉心(心靈勵志)
規格:平裝 / 288頁 / 13 x 19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出版地:臺灣

 

內容簡介


回應每個人心底最深處的疑問
從浩瀚的佛經中,專為現代人量身選定的190個練習
讓你遠離內心的噪音,得到心靈的安適
經歷2500年的傳承淬煉,讓心變得更強大的終極解藥。
全球人類一同追尋的佛陀話語,以最簡單明瞭的面貌登場。
日本超人氣僧侶小池龍之介絕贊經典之作!
攻佔日本各大暢銷榜,銷售超越250,000冊!

*繼《超譯尼采》之後,超譯系列最暢銷的一本
*內文附佛經原典,相互參照更有幫助
*奚淞/禪心推薦


只要活著,你就一定會產生──
討厭的狀況、不喜歡的聲音、令你掩鼻的氣味、倒胃口的味道、厭惡的觸感……
生而為人,或許難逃其中,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何種姿態面對。


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的無數焦慮、憤怒、嫉妒,
甚至想要追求幸福的渴望,
佛陀都曾留下精簡、切中核心的啟示,
讓我們明白這輩子所為何來、所求為何。
小池龍之介以最貼近這個時代的精神與口吻,
將精煉的佛經智慧以超譯的形式寫就,簡單直白地傳達佛陀精神,
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心靈的指引,重塑不害怕、不生氣,全新的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修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佛陀的話語如微風輕撫,讓你的心從束縛中獲釋。
從零開始,再次出發讓內在煥然一新吧!

在浩瀚廣袤的佛經中,我們多少會有些不得其門而入的困惑。當有人讓你吃盡苦頭、或是背後非議令你怒火中燒、又或者總是渴望哪個人的多一分關心、或是期待身邊人都能把你說的話當一回事……你的心反復煎熬,混亂破碎,《超譯佛經》作者小池龍之介從大部頭的佛經中,選出最能撫慰現代人的190個指引,在你需要的當下就能夠藉由佛經智慧得到心靈平靜、醍醐灌頂。

本書分為十二個部分,從不生氣、不比較等在日常生活常遭遇到的課題著手,提供讀者在情緒混亂的當下,得以舒緩心結的思考方式,循序漸進,後段則進入覺察自己、觀測心靈,而真正讓心靈自由的章節。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領會佛陀的話語,不再為難懂精煉的文字所困惑,進而找到讓自我安適的所在。

 

*****************

〔練習13〕除了你自己,誰也無法真正傷害你
厭惡你的仇敵對你做出很惡劣的行為,
這沒有什麼大不了。
憎惡你的仇敵總是不斷找你麻煩,
這沒什麼大不了。
只有在你因為忿怒而心靈扭曲時,
才會帶給你自身千百倍以上的摧殘力量。(法句經42)


〔練習31〕因他人評價而來的快樂或不快樂,都是虛幻
基於他人評價而產生的愉快或不快,只不過是腦內產生的幻覺。
因此,應當排除渴望受讚美的小器欲望;以及排除受貶抑時厭憎的忿怒。(經集928)


〔練習123〕不論順利或不順,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
即使由於對自己有利的情報,使得一切進行順利,
也不會因此得意忘形;
即使由於對自己不利的情報,以致處在逆境,
也不會因而遭受打擊,一蹶不振。
不論處在任何狀態,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不會因而變得消極負面,
能夠遠離內心的噪音,得到心靈的安適。
這才是無上的幸福。(經集268)


〔練習168〕即便只執著於小小的好惡
你若是執著於一些小小的好惡,你將失去智慧,禪定的力量也會消逝。
當你失去禪定的力量,開始坐立不安,明心見性的智慧就會消失。
你若透過冥想而生禪定與智慧,你將能處於內心安寧的境地。(法句經372)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小池龍之介

1978年出生,山口縣人。東京大學教育系畢業。原本出家為僧,經營網站「家出空間」,也指導一般人坐禪。然而卻在一次流浪修行之旅中遭遇挫折,因而改變想法,於2019年還俗入世。後來透過修行,發現修行本身存在問題,此後開始在道場傳授「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的人生法則。


審訂者簡介
趙東明

臺灣桃園中壢人。台大哲學博士,曾于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目前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任教。研究領域與興趣為漢傳佛教哲學與跨宗教比較研究。

 

譯者簡介
卓慧娟

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台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遺體》、《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淡定生活手帖》、《未來記憶成功術》、《體貼性愛秘技》、《蘇格拉底辯證交涉術》、《相信靈魂轉生,改變人生》、《改變人生的超速習法》等。

 


資料來源︰
博客來 網路書店

 

六祖惠能的故事

六祖惠能的故事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四句出自六祖惠能的偈,讓在寺院打掃、求學佛的惠能,盡得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及頓教法門。

一天,五祖弘忍大師召集所有門人,要大家用智慧發表見解,若有悟得佛法者,會將衣缽傳給他。其中弟子神秀是當時被公認為最熱門的六祖人選,神秀趁著深夜人靜,在走廊壁間寫下此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看後,認為雖未見性,但若依此偈修行,至少可免墮惡道。不識字的惠能在聽到此偈後,便請人幫他寫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偈。

五祖怕惠能鋒芒太露會招來事端,立即將此偈擦去,說︰「此偈未見性」。
然後漏夜向惠能講解《金剛經》,並將衣缽傳給他,為避免弟子們的不滿,更親自送走惠能,囑咐他潛居,直到時機成熟,才出來傳法救人。

十五年後,六祖惠能才正式落髮受戒,成為禪宗一代宗師。

 

 


資料來源:《六祖壇經》

 

供養佛像

供養佛像

「家裡供養佛像,一見到佛像,就想到自己要皈依自性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學佛菩薩,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見到佛像自然就提醒自己。佛像是這種用處,不是教人天天香花水果供養,向他磕頭,那一點用也沒有。佛菩薩希望我們覺悟,不希望我們迷惑顛倒,但有不少人錯將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所以,須知供養佛像的道理,乃是提醒自己覺而不迷」

《三皈傳授》淨空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