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嘗菴婆羅果喻
從前有一位長者想吃菴婆羅果,便派遣僕人拿錢到果園去買,並吩咐他說:「一定要挑那些好吃甜美的果子。」採買的僕人到了果園,便依照長者吩咐,向果主說明來意。果主說:「你看看我的果園,每一棵果樹都長滿了甜美的果子,沒有一個是不好吃的,你只要嘗一個便知道了。」不料僕人卻說:「我要一個一個品嘗,然後才能選出我要買的,如果只嘗一個,怎能保證每一個果子都好吃又甜美呢?」因此,他堅持每摘一個果子,就先咬一口再買下。僕人買回去後,長者見到每個果子都被咬過一口,心感厭惡,便把這些果子全丟棄了。
摘自《百喻經》第七十
寬運法師開示
故事中的僕人,執意要嘗遍每一個果子,確保每一個都好吃才會買下。這舉動當然十分愚昧,但這種沒有親身體驗便不相信的思維,在現今社會卻十分普遍。
世間有很多人過度執取自我,尤其現今成長於網絡世代的年輕人,不少人都傾向只相信自己,只接受一些合乎自己心意的說話,例如那些和自己想法相近的朋輩或網上言論;他們對於年長一輩的勸告, 往往感到不中聽, 心生抗拒和排斥。由於不是自己這一代的親身經歷,便認為長輩的想法全都不合時宜,這便好比僕人執意要嘗遍每一個果子的想法一樣,執意用自己的方法行事,結果卻不如自己所預期的理想。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不可能凡事都能親自體驗。正如社會上的宗教智慧亦如此,所有教化都是屬於前人的體驗,經過一代一代的傳續,讓我們這一代也能分享到這些甜美的智慧果實。當然每一位長輩不一定都是智者,但他們的人生經驗和閱歷,必然亦有參考的價值。如果我們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去聽取、用心去思考和觀察當中的好處,一定能從中獲得益處。
資料來源: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聯匯訊》第276期,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