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学习

佛教「四大名山」系列二之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它因为五峯耸立,峯顶平广如台,所以叫做五台。海拔三千多米,夏日仍然积雪,终年也不炎热,因此又名清凉山。山中寺院很多,主要的有显通寺、塔院寺、南禅寺等。
智慧无碍
文殊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的略称,解作妙德或妙吉祥。他是站立在释尊左面的侍者,象征智慧。他手持宝剑、经卷或如意,表示智慧的锐利;骑着狮子,表示 智慧的威猛,代表了文殊菩萨具有指引众生,帮助众生增长智慧和断除烦恼的能力,所以深得世人的仰戴。历年来,各地前来参拜的信徒不绝于途。
资料来源:节录自 香港佛教联合会 佛学课本

佛教「四大名山」系列一 之普陀山
观音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省定海县,相传这里是观音菩萨显灵说法的地方。由于佛典记载,观音菩萨住在南印度的普陀洛迦山,所以便称此地为普陀山了。普陀是全山的总名,峯峦叠翠 ,景色怡人,最著名的有双峯、佛顶等山。其中名胜有磐陀石、梵音洞、潮音洞,山中著名的道场很多,以普济寺、法雨寺、潮音洞,山中著名的道场很多,以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最著名。
慈悯众生
观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略称,他是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时常拯救向他祈求的苦难众生。据佛经记载,观音菩萨能因应众生的需求,以不同的形貌来教化、 救护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在中国,观音常以女性的形象出现,手持莲华、或杨枝甘露,象征观音以大悲甘露洒遍人间,深得世人崇敬。每逢香会,仰慕前来朝圣 的僧、俗、男、女,络绎不绝。
资料来源:节录自 香港佛教联合会 佛学课本

「持戒」的含义是什么?
持戒,就是遵守戒律。我们以持戒来净化自己的三业,可以对治毁犯。具体的戒很多,可以归纳为三类:分别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这三类,各有不同的意思。
第一:摄律仪戒﹕是远离一切杀、盗、淫、妄等罪行,使行为没有过恶,给别人作一个好榜样。
第二:摄善法戒﹕广做一切善事,积集种种福德和智慧,希望将来证得佛果。
第三:饶益有情戒﹕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例如帮助别人,教化别人,救助有苦难的众生。
数据源:香港佛教联合会

礼佛和拜神有没有区别?
完全不同,前者是见贤思齐的修行,后者是单纯祈求保佑。佛陀证道后,发现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换言之,众生与佛在本性上是平等无二的。
佛弟子礼佛,一是为了见贤思齐,向榜样学习;另一方面是放下心中的傲慢和散乱,以虔诚恭敬,来净化内心,成就修行资粮。
资料来源:上海玉佛禅寺

佛像的形貌和外表是根据什么来打造?
根据《阿含经》的记载,当释尊在世的时候,已经有两座造像。据说释尊到天上为母后摩耶夫人说法时,憍赏弥国的优填王与舍卫城的波斯匿王,都因为释尊的远离而日夜思念,两国的大臣看了,心中不忍,于是用檀香木和黄金,雕制了两座身高五尺的释尊像,这是佛像的始创。但是随后的几个世纪,造像的风气并不普及。佛教徒仅以种植菩提树来表示佛陀的成道;雕刻莲花座、足印、法伦来纪念佛陀的莅临说法;或者建造舍利塔来悼念佛陀的涅盘罢了。
后人不可能对着佛陀本人或者他的照片来塑造,只有依据经典所记载的特征,再按照雕塑家自己的想像构思出来,所以佛像的形貌和特征,都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分别。不过,佛陀既然是由多生多世修行证果的,自然具有庄严妙相,据经典所记载,他有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
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都是诸佛的共同特征,单从形貌,实在无法辨别。雕塑家只好根据经典,用不同的标志来塑造各种尊像。尤其是造像的手势,更有严格的规定,只需要察看双手的位置、手指的屈伸、所持的物件和穿戴的服饰,便可以辨识出这造像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还是地藏菩萨了。
这种手和指现的手势,佛教称为「手印」,如果不懂这些形貌标志,便难以识别诸佛、菩萨造像的尊号了。
资料来源:上海隆庆寺

礼佛上香後香灰及香脚满了要怎么处理?
家里的香炉,要保持干净。香炉的香燃完了,香脚就要拔掉,把炉内的灰抹平,千万不要挤的满满的、脏脏的,如果香灰太多,就挖一些起来,以恭敬心放在花盆或者无人踩踏的清净之地,不要让人踩踏就可以了。
以香供佛,点完了香脚不要乱丢,就像处理破损的经典一样,给它火化,灰放在清净的地方,有几分恭敬心就有几分福报。但是也不要太执着,如果住在都市真的没办法处理,把它包好放在垃圾桶拿去倒,如果有办法就处理圆满些。
資料来源:上海玉佛禅寺

「四法印」是什么?
印就是印玺。国王的印玺可以证明档的真实(有通行无阻的作用),借以比喻佛教的主要教义,也以符合「法印」而证明其为真正佛法(掌握了它,便能对一切法通达无碍),所以称为法印。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并称三法印,或者加上「有漏皆苦」,亦称「四法印」。
《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
資料来源:杭州灵隐寺

贴上佛像在家中礼佛及念佛是否如法?
在家中礼佛敬香,因应条件限制家中只能在墙上贴一张佛像,没烧香,没供品,平时念佛、礼佛,请问这样是否如法?很如法。佛法重视的是你对佛菩萨的恭敬心。
对佛恭敬心,还要对一切众生恭敬,这样你就真的学到佛了。
资料来源:上海玉佛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