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学习

  1. 首页/
  2. 恒常学习/
  3. 新手Q&A
仅有恶念而未成恶事者 亦须受报否?

仅有恶念而未成恶事者 亦须受报否?

人有犯罪行为,忽因障碍中止未遂,若依世法中之法律,则未遂犯亦有科罪者;然以佛法因果不爽而言,仅有恶念而未成恶事者,亦须受报否?

有因、缘、法、业四种之罪不同。彼虽中止未遂所欲,不过仅免业罪耳,余三之罪所未曾免。是以世之法律亦有科罪者。

若受过菩萨戒,起一恶念,即有一罪。彼但受声闻戒者,成事有,起念无。

 

 

资料来源:上海玉佛禅寺

 

 

忏中之王《梁皇宝忏》的由来?

忏中之王《梁皇宝忏》的由来?

《梁皇宝忏》的缘起,是梁武帝为超度皇后、消其业障而设的忏法。梁武帝其妻郗氏生性嫉妒,对六宫动念出口犹如毒蛇及很多宫内人都受她毒害而死,她还妒忌梁武帝学佛修行,曾扯破佛教经书《妙法莲华经》,曾以葱,蒜,韭等几种污菜以及腥膻之肉外边用面包裹,假意供佛斋僧,破僧净戒,坏佛清规,所以死后转为巨蟒,有一天托梦梁武帝,泣求拯救。梁武帝为此礼请高僧举行礼忏,集诸佛菩萨功德愿力,最终夫人遂化为天人,在空中谢帝而去。

《梁皇宝忏》为佛教中忏悔灭罪之忏王,亦是经忏中生亡两利之宝典。以忏悔来断恶,以发心发愿为修善培福,拜忏能够为我们与冤亲债主解怨息结,能够除病消灾,能够超度众生,能够让我们培福开慧,同时让六道众生反观自省自己所造之业,生起惭愧心,并发露忏悔,以解脱苦趣,我们能依此忏本虔诚礼拜,真诚忏悔改过,以慈悲、智慧洗净过错,必得佛光加被,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心清净,和乐平安。

 

资料来源:广州市大佛寺 

合十的意义

合十的意义

星云大师指出,合掌时应像「捧水」一样谨慎,这表示做事要专心致志,心意集中。合掌的真正意义是「合权实之掌,应中道一心」,即将世间与出世间的智慧融合为一,达到中道的心境。透过合十,双手的行动不仅是外在的动作,更能反映内心的真、善、美,帮助我们保持正念、尊重他人和包容万物。

这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着友好与尊敬。它不需要多说什么,但一个简单的合十动作就能让人感受到友善与礼貌。这种礼仪不仅存在于佛教国家,像泰国等地的人们见面时也常以合掌为礼。合掌不仅是一种表面上的恭敬,它还能展现一个人的威仪与精神,让人感受到宁静与安稳的氛围。

在佛教中合十具有重要意义,它也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向他人祝贺或表达感谢时,便能传递出内心的诚意与祝福。无论是生日祝福、庆贺新年,还是祈愿他人平安,都是一种有效的心灵交流方式。

其实合十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能帮助我们返本还源,入于中道,让我们感悟到「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的真理。这种礼仪的背后,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我内心的反思与净化。


作者:甯珑

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硕士毕业生。

缘份,就像种子要遇见阳光和水才能成长。每一种偶遇或许都不是巧合。既然我们有缘相聚、相识、相处或求学,就不必执着这是因,还是果,只要活好自己每一刻,真诚对己对人,必是有智慧的人。

 

回向的意义

回向的意义

在佛教中,「回向」或「回向」是将自己的功德和善行转化,寄托给他人或更大的愿望。寺院的日常活动中,常以「回向」作为结束,这是因为回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将所做的善事回馈给亲友,还是希望让更多人受益。

回向的过程如同播种,一小步的善行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例如,布施一块面包的善行,经过回向后,可以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获得温饱。这种「回小向大」的心念,让小善行扩展成大功德。

此外,「回自向他」意味着将自己的功德分享给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能享受这份祝福。回向的心量广大,能够将自我的小善转化为普遍的利益,也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和谐与快乐。

回向还有「回因向果」的意义,今生的善行会在未来结出好果。总之,无论是多小的善念,都可以通过回向变得无比珍贵,让我们的生活和他人的生活都更加美好。


作者:甯珑 

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硕士毕业生。 

缘份,就像种子要遇见阳光和水才能成长。每一种偶遇或许都不是巧合。既然我们有缘相聚、相识、相处或求学,就不必执着这是因,还是果,只要活好自己每一刻,真诚对己对人,必是有智慧的人。

 

贪瞋痴慢疑五者 瞋慢重的对治方法?

贪瞋痴慢疑五者 瞋慢重的对治方法?

贪瞋痴慢疑五者,以瞋慢二习最重者居多数,而且此二种习气看似尤为难断。所以除普通人外,佛教四众弟子亦有偶因细故便动无明之火者,有许多免不了我慢贡高动辄轻慢他人者。有甚么对治的方法? 


 
贪瞋痴慢疑名五钝使,是根本烦恼,俱生之我执也。轻重各有所偏,习之最重者,总是以贪为本,彼瞋慢二习皆贪习之所主使也。 
  
是以楞严业果相续,皆结归贪。故知先须断除贪习为第一要图。若仅读诵大乘,恐不能顿除宿习,最好是勤修忏法。 
  
然忏法有二:一者事忏,即四明之大悲忏、慈云之净土忏是;一者理忏,即《普贤观经》云端坐念实相是。若云对治快捷方式,无如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耳。 
  
 
玉佛法语集丨谛闲老法师在玉佛寺楞严讲期内答江西刘士安居士问十四则(下) 
 
 
数据源:上海玉佛禅寺 

佛教中的「发心」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发心」是什么意思

在佛教中,「发心」是指一种内心的志愿和愿望,这是修行的起点。经典中提到,「恶尽曰功,善满称德」,这意味着我们的功德来自于内心的发愿。发心就像是耕耘心田,只有开发内心的潜力,才能收获智慧和慈悲。

发心的过程类似于农田的耕作,良好的心地能够培育出美好的结果。正如省庵大师所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发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成就。当我们怀抱着慈悲的心,想要帮助他人,这份心念就会引导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在生活中更有意义。

有位阿罗汉的故事告诉我们,发心后的坚持非常重要。徒弟在思考救度众生时,师父察觉到他的心念,并主动承担起包袱,这样的互动说明了发心的力量和微妙。总之,发心不仅是一个开始,更是持续修行的动力,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无限的潜力,只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作者:甯珑

香港中文大学佛学研究硕士毕业生。

就像种子要遇见阳光和水才能成长。每一种偶遇或许都不是巧合。既然我们有缘相聚、相识、相处或求学,就不必执着这是因,还是果,只要活好自己每一刻,真诚对己对人,必是有智慧的人。

 

花开见果

花开见果

「莲花」在佛教里代表什么意义?」「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一种清净无染的境界。因为莲花虽生在污泥当中,却不会受到污染,反而开得更漂亮;而且一开花即结果,因果相连。

 所以莲花在佛教里的意义有二:一是代表清净,在很污浊的地方也不受污染;二是莲花一开花,果就连在一起;花开见果,代表因果的关系相连。」

 

数据源:静斯人间之《有朋自远方来—与证严上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