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學習

  1. 首頁/
  2. 恒常學習/
  3. 佛學文章
佛弟子一定要吃素嗎?

佛弟子一定要吃素嗎?

朋友聚餐,大家說我這個素食者可以吃生蠔。曾有一個傳說,菩薩擔心沿海的信眾沒有營養,把一根木頭放到海中,說木頭上生長的可以吃,結果木頭上長出了蠔。既然是傳說,笑笑就好。生蠔屬於軟體動物,並不是齋食。佛陀時期,出家人托缽乞食,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那是予人方便。來到現代,是否能堅持吃素,那是你個人的發心。

佛陀因應不同人的根基而分類。如果學佛只想修聲聞乘,那在聲聞的律法當中,確實沒有制定要吃素。但如果修的是菩薩道,在菩薩戒和大乘經典裡,是規定不可以食眾生肉的。《梵網經》中說「一切肉不得食,斷大慈悲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

佛教徒吃素跟修行有什麼直接關係?要知道,因為人類口腹之慾,每年殺害六百億陸生動物,以及超過兆數的海洋動物。我們人類的生命誠可貴,其他輪迴為畜生道的靈魂一樣痛苦。英國生物學家珍古德博士(DR jane Goodall)說過:「肉類的生產過程是來自動物的恐懼、痛苦和死亡,我一點也不想吃恐懼、痛苦和死亡。」

食物用以基本維生,主張素食的香港外科專科盧麗愛醫生,從科學角度剖析,也指出植物性飲食習慣甚至能降低患各種癌症的風險。現代社會有不同的營養補充品,我們不會因為不食肉而影響個人的生活權利和品質。

不為個人慾望而傷害其他生命,這也是「眾生皆平等」的基本實踐。從飯桌上到戰場上,在這個世界上,不分種族、膚色、地域、語言和宗教,每個人的生命都一樣重要,只有尊重彼此的生命,才能解決現實中各式各樣的衝突與矛盾。這是人間佛教的終極關懷,也是佛教的根本訴求:珍惜生命,善待生命,達到生命的解脫與永恆。在佛教徒的世界裡,真正做到眾生平等,就永遠不會有「仇殺」,也就達致世界和平了。

 


作者:黃婉曼

佛學研究碩士生。

電視傳媒人,視佛法為指引人生的哲理。與你一起實踐生活禪,跳出無常煩惱的束縛,學習在娑婆世間活用佛法智慧,修行得樂,共成佛道。

生活即修行

生活即修行

我是靠佛法,把我的人生努力走下來的。「世事無常啊!」「貪字得個貧。」「不要執著,學會放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些道理,你都聽過吧?即使你說自己不是信佛的,但其實佛講的法,滿滿地充斥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然有這樣的因緣,就一起學習如何把佛法的智慧,實踐在生活當中,把每一天的日常都變成修行吧。

現實紛擾,我們為什麼天天有煩惱?佛經說「貪嗔癡」為三毒,貪圖名利,貪生怕死,即使是燒香拜佛,祈求身體健康、財源滾滾,還是對佛菩薩有所求,這還是貪;在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中,對貧富貴賤、美醜肥瘦有所界定,時時處處與人比較,而生分別心、執著心,希望自己各方面條件能強過別人,追求成功圓滿,一旦事與願違,求不得苦,必生煩惱心。

《無量壽經》裡說:「娑婆世界裡雖是多苦、多難、多惡,人們若能依佛法在此世界修行的話,要比到極樂世界修行的功德,來得大而且來得快。」在娑婆世間中,即使有種種不是,我們不是要厭惡或放棄這個世界,而是要學習超越,不執著於美好的事物,也便不會因為遇到挫折和困境,而輕易地沉溺在痛苦的境界之中,無可自拔。凡人無法避免起惡念雜念,但就如江河海水泛起的一絲波瀾,讓它不起聲色地回歸水中,把壞的念頭打住,時時懺悔,知錯就改,從小錯改起,讓身口意三業逐漸得到清淨。

佛陀的經教為地球人而說,各種戒律是依人類行為而制定。所以,信願行,要成就人間佛教,靠的是個人的品格培養,從五戒做起,發願修行。六祖大師說:「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以佛陀的思想為指導,每個人若能活在智慧和慈悲的當下,自心清淨,不起煩惱心,以菩提心為出發點,予他人喜樂,把佛法實踐到日常生活當中,把經典裡的每字每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指導,不為成佛,起碼成為一個合格的人。


作者:黃婉曼

佛學研究碩士生。

電視傳媒人,視佛法為指引人生的哲理。與你一起實踐生活禪,跳出無常煩惱的束縛,學習在娑婆世間活用佛法智慧,修行得樂,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