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佛同行

  1. 首页/
  2. 与佛同行
禅公案

禅公案

禅公案


作者: 心道法师
出版社: 财团法人灵鹫山般若文教基金会附设出版社  
ISBN:9786269909148
规格:平装 / 120页 / 13 x 19 x 0.9 cm / 普通级 / 双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湾

内容简介:


  《禅公案》是心道法师多年来指导禅修闭关的智慧结晶。本书精选三十则历史悠久、意义深远的禅宗公案,并由心道法师亲自开示,透过其独特的见解与深厚的修行体验,引领读者直指心性,体悟禅法的精髓。书中不拘泥于传统经典注释,也不流于文字游戏,而是以直接、简要的方式,启发读者的内在智慧,让每则公案成为照见本心的明灯。

  从「拈花微笑」到「瓶中鹅」,从「本来面目」到「不识」,本书涵盖了禅宗修行中最核心的领悟与修持方式。心道法师的开示,直指人心,不论是初学者或是已有修行体验的读者,都能从这些篇章中获得深刻的启发。

本书特色

  • 直指心性,见性成佛:本书以直白深刻的语言,带领读者亲证心性,体悟禅的奥义。
  • 精选三十则禅宗公案,涵盖祖师悟道故事,并辅以心道法师解析,使公案不再晦涩难解,而成为现代修行智慧。
  • 适合各层次读者,无论初学或进阶修行者,都能从中找到指引。
  • 超越语言的智能传承,强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醒禅不只是知识积累,更是心灵体证。

 


作者介绍:


释心道(心道法师)  

台湾灵鹫山无生道场开山住持和尚,出生缅甸,祖籍云南,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爱与和平地球家」的创办人。心道法师因累世勤修与悲愿,身具三乘法脉传承,以「慈悲与禅」立宗风,致力推动爱地球运动,积极在缅甸积极筹备「生命和平大学」。

荣誉:
  2005年6月,荣获斯里兰卡颁赠最高佛教荣誉「弘扬佛法贡献卓越奖」。
  2005年8月,荣获印度伊斯兰组织「宗教交流和谐基金会」(Inter Faith Harmony Foundation )颁赠「穆提拉尼赫鲁和平包容 和谐奖」(Pt. Motilal Nehru National Award for Peace, Tolerance and Harmony)。
  2006年3月,荣获缅甸颁发国家颁发「弘扬佛法卓越贡献奖」。
  2010年4月,荣获缅甸颁发国家颁发「传授禅修卓越优秀奖」。
  2010年10月,荣获美国理解寺评选为全球「跨信仰远见者」。
  2013年9月,荣获颁泰国僧王寺第二届「佛教卓越贡献奖」。
  2014年3月,荣获缅甸颁发国家最高荣誉「上座部大业处阿阇黎禅修最高成就奖」。

 

数据源:博客来 网络书店

证严上人衲履足迹二零二五年春之卷

证严上人衲履足迹二零二五年春之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零二五年春之卷

 

编撰者:释德凡
出版社: 慈济人文出版社

內容简介:

国土危脆,无常示现──
美国洛杉矶林火灾情严重,志工动员一千三百一十五人次, 
凛冽寒风中完成二十四场急难发放; 
嘉义大埔强震,嘉南地区多处屋损, 
急难救助过后,台湾各地志工团队至台南协助修缮
住屋; 救济贫困,安身、安心、安生──
西非塞拉利昂慈善援助,辅导建立卫生习惯;
佛陀故乡项目持续推展,职业训练培养生活技能; 
回慈济的家温馨团圆,海内外慈济道场举办冬令发放暨围炉。
临床质量提升、教育培植良才、研究成果运用, 
慈济医疗多项获奖受肯定,中西医合疗拔病苦。
新春精进共修,二十七国家地区志工会众在线同步拜诵《法华经》; 
 慈济参与第六十九届联合国妇女大会, 
分享尼泊尔职训班辅导妇女改善家庭的实际行动与成果。 
期勉提升正气、守护善念── 
牵紧慈济因缘,深耕天下志业; 汇聚爱心甘露,洒净无明火宅。 

作者介紹:

释德凡 
静思精舍常住众,每日敬侍师侧,亲笔所记证严上人每日言行之实录。他们亦步亦趋紧紧跟随,来来去去,匆匆忙忙,阅尽世态人情,耳听观机逗教,谨慎地荷担留法留史之使命。为了完整保留文字历史,彰显上人之人格与风采,宣扬上人之精神与理念,巨细靡遗记载上人之言教、法教与身教,经融会贯通于心,转化为字字珠玑,汇整结集成一本本的「如是我闻」──即《证严上人衲履足迹》,每年四册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衲衣布履游化人间,菩萨足迹烙印爱的教育;悲心深重善导众生,坚毅卓绝永留人格典范。《证严上人衲履足迹》是「上人之日记」,亦是慈济现代版之《阿含经》。精装装帧,古朴素雅;水墨配图,静思之美,岁岁永宝用,年年恒珍藏。期待您阅卷汲取上人法髓,深刻自己的生命,丰富人生的内涵,心宽念纯,法喜绵延,福慧圆满。 

数据源:静思书轩

 

老实生活:阿含经的幸福之道

老实生活:阿含经的幸福之道

 

老实生活:阿含经的幸福之道


作者:  释法源
出版社: 财团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会-法鼓文化
ISBN:9786267345719
丛书系列:智慧人
规格: 平装 / 296页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级 / 单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湾
 
內容簡介:

 
《阿含经》是最重要的原始佛教经典,我们虽然无法生值佛世,却可以透过阅读《阿含经》,宛如跟着五百大阿罗汉,一起围绕着佛陀听法。质朴简要的法义,能直接触动我们的心,唤醒内在的觉性,解脱自在不再遥不可及。
 
《阿含经》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仅是通往内心宁静和智慧的指引,也是生活中实践佛法的重要参考。
 
-想要开悟解脱,先要学习《长阿含经》的正确知见,才能见道悟道。
-想要放松减压,了解《中阿含经》苦、集、灭、道的原理,就能减压纾压。
-想要简单乐活,练习《杂阿含经》禅定止观的方法,即能身心稳定健康。
-想要离苦得乐,接受《增壹阿含经》的劝化,提升自己的智慧,可以断除烦恼执着。
 
只有简单而平静的生活,才能带来内在的喜悦与快乐。解脱不是远离生活,而是在生活中觉醒。禅定与智慧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突破许多生活上的障碍,让我们活得轻松、活得安好、活得有意义!
 
本书作者法源法师,为美国纽约大学控制工程硕士,现任西莲学苑执行长、云阳寺住持、法鼓文理学院讲师等。研究专长包括网络信息、人工智能、脑波科技及心律分析等。这是法师暨《转念快乐:读懂解深密经》、《步步成佛:华严入门与十地修行》后,第三本解经著作,深入浅出介绍《阿含经》的传译历程、内容架构、阿含教理的核心思想,以及解脱修行的妙法,指引真正的幸福之道。
 
法源法师的YT频道「科学看佛法」

 


作者介紹:

释法源
   一九六五年出生于台北,中正理工学院(现为国防大学理工学院)系统工程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纽约大学控制工程硕士学位。二○○三年在西莲净苑剃度出家,现于台湾大学进修博士课程,研究专长包括网络信息、人工智能、脑波科技及心律分析等。
 
  曾任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中校技士,现任西莲学苑执行长、云阳寺住持、中国佛教会教育委员会主委,并为法鼓山僧伽大学和法鼓文理学院讲师,除教授「印度佛教史」、「戒律学」、「阿含学」、「华严学」、「知识管理」、「电子佛典与大藏经」外,也参与禅定脑波及心律的相关研究项目。着有《步步成佛——华严入门与十地修行》、《转念快乐——读懂解深密经》。
 
  目前积极以新世代自媒体的方式来弘扬佛法,网络直播《华严经》、《圆觉经》、《楞严经》、《无量寿经》、《解深密经》及「正念减压」、「止观禅修」等课程;并制作《科学看佛法》播客节目,希望结合佛学与科学,让心智慧和新科技能为人们开创美好的人间净土。
 
数据源:博客来 网络书店

 

佛陀为何能以慈心对待想要伤害自己的提婆达多?

佛陀为何能以慈心对待想要伤害自己的提婆达多?

佛在王舍城时,告诫提婆达多说:「你不要对如来起祸害之心,这样是自取损失,会遭遇不吉祥的事,自己承受痛苦。」比丘们说:「稀有,世尊!提婆达多对于如来您,经常生起恶心,世尊您却长久地对他慈心怜悯,柔和地与他谈话。」


 
佛说:「不但是今天这样,过去也一样。那时候,迦尸国的波罗柰城,有一个大龙王,名字叫瞻卜。他总是在适当的时候下雨,使庄稼得以成熟。每月的十四、十五两天,他变化成人的样子,受持五戒,并且布施财物,听闻佛法。
 
「当时从南天竺国来了个咒师,竖起箭持诵咒语,取走了瞻卜龙王。当时天神告诉迦尸国王说:『有个咒师把瞻卜龙王带走了。』迦尸国王立即派出军队追赶咒师。那个婆罗门就又念咒,使得国王的军队都不能移动。迦尸国王拿出很多钱财给咒师,才赎回了龙王。
 
「婆罗门咒师第二次又来用咒要劫取龙王,龙王的眷属们见状便兴云降雨,雷电霹雳大作,想杀了婆罗门。龙王慈心对众龙说:『不要害他性命,好好地劝慰他让他明白事理,放他回去。』
 
「第三次咒师又来了,众龙等想即刻杀了他,龙王就遮挡保护咒师,不让眷属杀了他,立即放他回去。
 
当时的龙王就是现在的我,当时的咒师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我作龙王的时候尚且能发慈心,多次救济他,何况今天,怎会不慈心对他?」
 
数据源:灵隐寺

 

阿弥陀佛传 (下)

阿弥陀佛传 (下)

内容简介︰阿弥陀佛传适合初学者阅读,令佛友更轻易明瞭阿弥陀佛的由来、四十八大愿和极乐世界的殊胜。

 


 

 

 


 

作者︰林钜晴
马来西亚漫画家


从十七岁发愿画佛教漫画,进行佛漫创作二十余年。作品包括五本高僧传︰《释迦牟尼佛传》、《药师经》、《十善业道经》,《地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等二十多部,流通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等多个地区,利益众生。

 

 

阿弥陀佛传 (上)

阿弥陀佛传 (上)

《茶禅一味: 佛教成语的故事》

《茶禅一味: 佛教成语的故事》

《茶禅一味: 佛教成语的故事》
作者: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出版社: 华夏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9789860799217
ISBN10:9860799210

 

 

內容简介:


有一些佛教成语,你常常看见、常常引用,却不了解它们的原始出处和深刻意义。打开本书,疑问迎刃而解,彷佛进入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已将近两千年,不但在信仰上成为我们主要的宗教,更在词汇的使用上,普遍的影响着我们日常的言说,以及各种文学的创作,只是行之日久而习焉不察。倘能追源溯本,知其出处及意义,谅必对我们正确的运用有所帮助,且能丰富文化素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本此信念,广为搜罗编撰,并特重用法,都为一册,用供学人方便参阅,实不可多得。
 

 
数据源:诚品在线

战象自拔淤泥

战象自拔淤泥

佛陀以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国王波斯匿王有一头骁勇善战的大象,经常随军队征战。然而,有一天,这头大象因饮酒过多掉入泥坑之中,即使动用千人和象群之力,亦无法救出它。一位智者见到这情况,便对众人说:「你们和象群都撤离,我可以让牠脱困。」于是,众人带同象群撤离。

智者命人吹起号角和敲响战鼓,模仿战争即将来临的场面。当大象听到鼓声雷动,以为有敌人入侵,便奋力跳出泥坑,冲向军队,准备出战。波斯匿王得知事件后,十分赞赏智者, 不但重赏他, 还任用他为国家的辅政大臣。当时很多比丘亲眼目睹及听闻这件事,心中思量:「大象是畜生,没有智慧, 但当听到战鼓声时, 即能自救,离开危难。反观我们常在六道中轮回,无法自拔。」于是众比丘下定决心,精进修行,脱离生死苦海。 改写自《出曜经》卷第七

宽运法师开示

整个故事的寓意在最后一段已经写出来了: 畜生尚能从苦难中寻求自我解脱。作为人类,人身难得,更要精进修行,解脱生活中的种种「苦」。在佛教的层次方面,终极的目标当然是脱离生死的苦海。身陷苦境的人,如果对「苦」浑然不觉,又或知道「苦」却不愿意作出改变,那不管有多少人费尽唇舌劝导,想把他从苦境中拉出来,统统也无济于事。本人认为,想脱苦的人,

必须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1. 要自己觉知「苦」,「觉」是离苦的第一步,必须靠自己下定决心,作出改变;
2. 要有脱「苦」的决心和毅力;
3. 要自己走出第一步,所谓知而不行,是为不知。


有些人知道学佛修行可脱苦,却一直没有依法修行,又或抱着各种拖延的念头。例如等待退休后有空才修行,则难从佛法中获得真正的利益。修行就是断烦恼,改习气。希望大家都能够好好把握新一年的当下,像故事中的比丘一样下定决心,精进奋发,用功修行。

数据源:香港佛教联合会

《释迦牟尼的药箱》

《释迦牟尼的药箱》

佛教界的异才首次出书!以幽默的口吻从药物、公共卫生、生活模式等领域来剖析释迦牟尼的健康术》

作者: 太瑞知见
译者: 林文娟
出版社: 瑞升
ISBN:9789864011100
规格: 平装 / 192页 / 25k正 / 14.8 x 21 x 0.96 cm / 普通级 / 单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湾
 

內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是将佛经里很少被拿来讨论的「律」作为主题,一一来向各位深入介绍在药物、食物、公共卫生、生活模式等范畴中,释迦牟尼所推崇的想法。
甚么是「律」呢?「佛经」有「三藏」之说,指的就是「经藏」、「律藏」以及「论藏」。
经藏-释迦牟尼说过的话。
律藏-释迦牟尼订下的规则。
论藏-释迦牟尼弟子的解说书籍。
「律藏」就是记载着所谓的「戒律」。「戒」是指必须自发性自律遵守的道德规范;而「律」则是团体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生活准则以及佛教僧团(僧伽samgha)的管理规则。一旦打破这些规则,就必须视情节严重程度来处以罚则。

戒律
戒-发自内心自发性地遵守,无罚则。
律-佛教僧团的生活准则以及管理规则,有罚则。
在「律」的内容当中记载了针对所有僧侣所制定的规定、生活准则、禁止事项和佛教僧团的管理规则,所有能够被允许的事项以及可以服用的药物、生活当中的行事方式等规章。从中可以发现,当时的释迦牟尼就很重视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乘坐时光机,回到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应该能够从这当中挖掘出许多与健康相关的创意。
 
本书特色

药物篇
经释迦牟尼认可的各种使用药物,同时也是能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多种食物!米、粥、姜、胡椒、芝麻、香蕉、肉……等。这个章节主要是针对释迦牟尼部分的药箱内药物所衍生出的各个情况来做介绍。其他像是印度传统的阿育吠陀医学处方例,以及西藏医学、中医、阿拉伯圈的优那尼医学,甚至是在西方医学中所显现的效用等,都会尽量一并作说明。
卫生篇
释迦牟尼很爱干净!一窥释迦牟尼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智能。鼻洗净、刷牙、口腔保健、洗手、漱口、掏耳朵、室内清洁……等,这个章节是从卫生的观点来观察修行僧的日常生活,会发现到释迦牟尼时代的公众卫生概念其实和近代十分相似。

习惯篇
80%以上的行动都是出自于个人习惯。何谓释迦牟尼所追求的规律性?食物的供养、肥胖与减重、酒、洗澡、睡眠……等,在这个章节会介绍释迦牟尼那个时代有些怎样的生活习惯,还能够了解弟子们的日常生活样态。包括有不知所措的僧侣、装傻的僧侣等,有许多很有趣的小故事会一一介绍给大家,那么就让我们来更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日常生活模式吧!

 



作者介紹:

作者简介:
太瑞知见

长崎县出生,曹洞宗太月山玉峰寺住持、药剂师、TAMAMINE幼儿园/孩童成长「TAMAMINE沙龙」/学童保育「TAMAMINE KIDS」园长。

九州岛大学研究所(药学)、驹泽大学研究所(佛教学)毕业。就读九州岛大学时曾休学一年时间,然后就背上背包前往欧洲、亚洲、印度以及大洋洲各国旅行。

到金泽市大乘寺专门僧堂修行后,接着回到原先担任住持的玉峰寺,向檀信徒、一般民众、学生与外国人指导坐禅与传授法话。而且还在每年玉峰寺本堂所举辨的「禅与弦~坐禅与古典音乐会」活动担任企划、脚本以及演出工作。其中在平成十九年的音乐会上,还规划了佛教徒和基督徒一起坐禅祈求和平的活动,还因此跃上了西班牙以及意大利的新闻媒体版面,甚至连梵谛冈新闻也都有刊载相关报导。

担任古印度医学书《Charaka Samhita》的部分内容翻译,并在《药用植物研究》、《阿育吠陀研究》、《禅与念佛》等杂志上,以科学和佛教的新见解来发表论文和文章。而且从平成二十五年开始就在曹洞宗所发行的杂志《禅友》撰写「释迦牟尼的药箱」连载专栏。兴趣是画画和逗弄猫咪。
 

数据源:博客来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