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佛教「四大名山」系列二之五臺山
文殊道場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它因為五峯聳立,峯頂平廣如臺,所以叫做五臺。海拔三千多米,夏日仍然積雪,終年也不炎熱,因此又名清涼山。山中寺院很多,主要的有顯通寺、塔院寺、南禪寺等。
智慧無礙
文殊菩薩,是文殊師利菩薩的略稱,解作妙德或妙吉祥。他是站立在釋尊左面的侍者,象徵智慧。他手持寶劍、經卷或如意,表示智慧的銳利;騎著獅子,表示 智慧的威猛,代表了文殊菩薩具有指引眾生,幫助眾生增長智慧和斷除煩惱的能力,所以深得世人的仰戴。歷年來,各地前來參拜的信徒不絕於途。
資料來源:節錄自 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學課本
https://www.hkbuddhist.org/zh/top_page.php?p=knowledge_detail&kid=65&cid=12&id=43

佛教「四大名山」系列一 之普陀山
觀音道場---普陀山位於浙江省定海縣,相傳這裏是觀音菩薩顯靈說法的地方。由於佛典記載,觀音菩薩住在南印度的普陀洛迦山,所以便稱此地為普陀山了。普陀是全山的總名,峯巒叠翠 ,景色怡人,最著名的有雙峯、佛頂等山。其中名勝有磐陀石、梵音洞、潮音洞,山中著名的道場很多,以普濟寺、法雨寺、潮音洞,山中著名的道場很多,以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最著名。
慈憫眾生
觀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略稱,他是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薩,時常拯救向他祈求的苦難眾生。據佛經記載,觀音菩薩能因應眾生的需求,以不同的形貌來教化、 救護眾生,令他們離苦得樂。在中國,觀音常以女性的形象出現,手持蓮華、或楊枝甘露,象徵觀音以大悲甘露灑遍人間,深得世人崇敬。每逢香會,仰慕前來朝聖 的僧、俗、男、女,絡繹不絕。
資料來源:節錄自 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學課本
https://www.hkbuddhist.org/zh/top_page.php?p=knowledge_detail&kid=65&cid=12&id=43

「持戒」的含義是甚麼?
持戒,就是遵守戒律。我們以持戒來淨化自己的三業,可以對治毀犯。具體的戒很多,可以歸納為三類:分別是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及饒益有情戒這三類,各有不同的意思。
第一:攝律儀戒﹕是遠離一切殺、盜、淫、妄等罪行,使行為沒有過惡,給別人作一個好榜樣。
第二:攝善法戒﹕廣做一切善事,積集種種福德和智慧,希望將來證得佛果。
第三:饒益有情戒﹕就是利益一切眾生。例如幫助別人,教化別人,救助有苦難的眾生。
資料來源:香港佛教聯合會

禮佛和拜神有沒有區別?
完全不同,前者是見賢思齊的修行,後者是單純祈求保佑。佛陀證道後,發現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換言之,眾生與佛在本性上是平等無二的。
佛弟子禮佛,一是為了見賢思齊,向榜樣學習;另一方面是放下心中的傲慢和散亂,以虔誠恭敬,來淨化內心,成就修行資糧。
資料來源:上海玉佛禪寺

佛像的形貌和外表是根據甚麼來打造?
根據《阿含經》的記載,當釋尊在世的時候,已經有兩座造像。據說釋尊到天上為母后摩耶夫人說法時,憍賞彌國的優填王與舍衛城的波斯匿王,都因為釋尊的遠離而日夜思念,兩國的大臣看了,心中不忍,於是用檀香木和黃金,雕制了兩座身高五尺的釋尊像,這是佛像的始創。但是隨後的幾個世紀,造像的風氣並不普及。佛教徒僅以種植菩提樹來表示佛陀的成道;雕刻蓮花座、足印、法倫來紀念佛陀的蒞臨說法;或者建造舍利塔來悼念佛陀的涅盤罷了。
後人不可能對著佛陀本人或者他的照片來塑造,只有依據經典所記載的特徵,再按照雕塑家自己的想像構思出來,所以佛像的形貌和特徵,都隨著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分別。不過,佛陀既然是由多生多世修行證果的,自然具有莊嚴妙相,據經典所記載,他有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
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都是諸佛的共同特徵,單從形貌,實在無法辨別。雕塑家只好根據經典,用不同的標誌來塑造各種尊像。尤其是造像的手勢,更有嚴格的規定,只需要察看雙手的位置、手指的屈伸、所持的物件和穿戴的服飾,便可以辨識出這造像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還是地藏菩薩了。
這種手和指現的手勢,佛教稱為「手印」,如果不懂這些形貌標誌,便難以識別諸佛、菩薩造像的尊號了。
資料來源:上海隆慶寺

禮佛上香後香灰滿了及香腳要怎麼處理?
家裡的香爐,要保持乾淨。香爐的香燃完了,香腳就要拔掉,把爐內的灰抹平,千萬不要擠的滿滿的、髒髒的,如果香灰太多,就挖一些起來,以恭敬心放在花盆或者無人踩踏的清淨之地,不要讓人踩踏就可以了。
以香供佛,點完了香腳不要亂丟,就像處理破損的經典一樣,給它火化,灰放在清淨的地方,有幾分恭敬心就有幾分福報。但是也不要太執著,如果住在都市真的沒辦法處理,把它包好放在垃圾桶拿去倒,如果有辦法就處理圓滿些。
資料來源:上海玉佛禪寺

「四法印」是甚麼?
印就是印璽。國王的印璽可以證明檔的真實(有通行無阻的作用),藉以比喻佛教的主要教義,也以符合「法印」而證明其為真正佛法(掌握了它,便能對一切法通達無礙),所以稱為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並稱三法印,或者加上「有漏皆苦」,亦稱「四法印」。
《佛教常識答問》趙樸初
資料來源:杭州靈隱寺

貼上佛像在家中禮佛及念佛是否如法?
在家中禮佛敬香,因應條件限制家中只能在牆上貼一張佛像,沒燒香,沒供品,平時念佛、禮佛,請問這樣是否如法?很如法。佛法重視的是你對佛菩薩的恭敬心。
對佛恭敬心,還要對一切眾生恭敬,這樣你就真的學到佛了。
資料來源:上海玉佛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