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常學習

供奉佛像與開光
供奉佛像、菩薩像,或配戴佛牌、手珠,是要令自已時刻記掛佛菩薩的慈悲精神, 啟發恭敬虔誠的心,令人意志更堅強,並時刻警醒自己的行事,嚴守戒律。

佛像不是裝飾品,佛壇供品應按你的能力,例如鮮花、水果,甚至只是清水一杯也可,但最重要是一顆恭敬的心,在家供奉佛像、菩薩像,其實是不用開光的,只要用乾淨的布洗抹潔淨便可。但當有佛寺落成或佛菩薩像安奉的時候,會舉行「開光」儀式,與一般活動中的啟動儀式無異,目的是藉著儀式向大眾說明佛寺落成或供養佛像的社會意義。如為觀世音菩薩像開光,是希望大眾學習觀世音菩薩樂於助人,救苦救難的精神。如因世俗觀念認為開光才覺得安心,可聯絡法師或寺院進行開光儀式也無妨,但並非必需。
資料來源: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陀所提到的「四諦」代表了甚麼?
佛陀將苦、集、滅、道合稱為四聖諦。佛陀在波羅奈國的鹿野苑第一次說法時,便向五比丘講解這四諦法,以後在他弘法的四十五年中,不厭其詳地一再為弟子解說,並且勉勵他們努力實踐,以達到大徹大悟,解脫生死的目的 。四諦的內容如下:

第一:苦諦
是闡明一切眾生都是痛苦的。我們的身體,乃至一切事物,全是無常的、會引致痛苦的。
第二:集諦
又名苦集聖諦。集是積集、生起的意思。集諦便是分析痛苦生起的原因。
第三:滅諦
又名苦滅聖諦。當我們斷除了苦因之後,便不會產生苦果;換言之,就是從生死輪迴轉向解脫,這便是滅諦,又稱為涅槃。
第四:道諦
又名苦滅道跡聖諦。道的意思是門徑或實踐的方法,因此道諦是指通向涅槃的門徑或實踐的法。
上述四諦中,集諦是苦因,能招致生死輪迴的苦果,兩者都是和輪迴有關的,稱為世間因果;道是樂因,能招致清淨涅槃的樂果,這兩者都是和解脫有關的,所以稱為出世間因果。
資料來源:香港佛教聯合會

甚麼是「八正道法」?
八正道是原始佛教最基本的修行方法。所謂道,是指途徑或實踐方法。由於這八項實踐方法既不像苦行派的刻苦,又不像家居者的逸樂,而是順從着不苦不樂的中道而行,是正確無誤的,所以稱為八正道。

八正道的內容如下:
第一:正見
是指遠離一切不正確的見解,正確地了解四諦、十二因緣,五蘊等真理。
第二:正思維
又稱正志。是在正見的指導下,如理而思維。一方面避免抱有不良的動機;另一方面更確立求解脫的志向。
第三:正語
說話的內容要符合佛理,誠實可靠。避免妄言、綺語、惡口和兩舌。
第四:正業
在行、住、坐、各方面都要合乎戒律,合乎道德。不要違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和飲酒等戒條。

第五:正命
要過合乎佛教戒律、合乎社會法律的經濟生活。避免從事屠宰和售賣人口、武器、酒類、毒品等行業。
第六:正精進
又稱正方便。即有恆心地依着前面五項來修行,向着解脫生死輪迴的方向邁進。
第七:正念
要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以免生起邪念,並且要牢記佛陀的正法。
第八:正定
正確地修習禪定,以求精神集中,遠離雜亂的思想;進而心境平和,達到沒有煩惱的清淨境地。
資料來源:香港佛教聯合會

可否替寵物及動物進行皈依及超度
佛教「大慈大悲」的教義,要求人類慈悲對待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市民帶寵物去皈依或者超度死亡的寵物,均不應該片面從寵物的角度去看這件事,而應該由主人的角度去看待。

首先,佛法帶給人類智慧,主人認同佛教,因帶寵物皈依或者超度死亡的寵物,而自己也與佛教結下善緣,寵物未聞佛法,主人卻先得教益了。其次,超度死亡寵物或寵物皈依,是主人希望將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帶給自己的寵物,這是一種善心,一種善念,培養人的善念需要依藉各種好的事情和因緣,換句話說,善心善念需以行動表現出來,而後便有機會得到長養及發展,便能惠及其他人或事。因此,寵物皈依是一種培養人類善心善念的事情和因緣。
佛教認為眾生平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人類與大自然中的種種生命共享生活的環境,我們應盡力保護環境與生態,愛護眾生的生命,才能夠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引導寵物向善,出於人的善念,常存善念,彼此亦會得到好的福報。
資料來源:香港佛教聯合會

怎樣念佛口不幹且心平氣和?
長期念佛總覺得口幹、氣力不足,怎樣念佛口不幹且心平氣和、法喜充滿?誠心誠意的念就有感應。我們在講席中常說:念佛的人,念佛不是口念,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學佛,要學得跟佛一樣。

佛在什麼地方?《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我們要明瞭經典裡面所說的道理,明瞭經典裡面所有的教訓,依教奉行,真正落實在自己思想言行之中,這一句佛號就靈了,你就能得到一切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冤親債主對你也就不得其便。更何況!我們將自己修學的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代他們求往生淨土,這個冤結就化解了。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與人結怨,這樣你心地才能得清淨。所以學佛,特別是學阿彌陀佛,《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我們以清淨心、平等心、覺心來念佛,這是非常重要,你自然能得法喜充滿。
資料來源: 淨空老法師專集

十齋日與六齋日
佛教鼓勵戒殺及持素,但人們卻因種種的理由而未能完全持素,便於相傳天王出巡的日子持素,或逄初一、十五持素。雖然未能完全素食,但也是一個好的開始,循序漸進,達至完全素食。

十齋日期表
【每月】初一日 初八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十八日 廿三日 廿四日 廿八日 廿九日 三十日
(月小改:廿七日 廿八日 廿九日)
六齋日期表
【每月】初八日 十四日 十五日 廿三日 廿九日 三十日
(月小改:廿八日 廿九日)
資料來源:香港佛教聯合會

「卍」字是甚麼意思?
釋迦牟尼佛和一切諸佛﹐在胸前都呈現有卍字相。卍字本是古代的一種吉祥號。中國古代的譯師有譯為「德」字﹐亦有譯為「萬」字﹐就是萬德滙聚的意思。而「萬」字的音譯已經被普遍使用了。

後來卍字被佛教廣泛採用﹐作為吉祥如意的象徵。
資料來源:香港佛教聯合會

什麼人能稱為「法師」
法師(Dhammqcariya)本是一種學位的稱號,指精通佛教教義,又能如法修行,並善於為他人演說教法的僧尼才能稱法師,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的。還有較高的學位,精通經藏的稱為經師(Suttqcariya),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Vinayqcariya),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Abhidhammqcariya)。更高的是三藏法師(Tipiwakqcariya),是遍通經律論三藏者的學位,如唐代玄奘、義淨都受到這個稱號。

在佛教經論中,對於法師的資格也有其特定的含義,其運用也非常廣泛。如《法華經·法師品》說: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共五種法師。《辯中邊論》說十種法師。法師又是菩薩的異名,如《瑜伽師地論》和《大乘莊嚴經論》說:法師(說法者)即菩薩十六種異名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上,一般只對出家僧人尊稱為法師。
資料來源:峨眉山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