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佛同行

  1. 首頁/
  2. 與佛同行
老實生活:阿含經的幸福之道

老實生活:阿含經的幸福之道

老實生活:《阿含經的幸福之道》
 

作者:  釋法源
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ISBN:9786267345719
叢書系列:智慧人
規格: 平裝 / 296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阿含經》是最重要的原始佛教經典,我們雖然無法生值佛世,卻可以透過閱讀《阿含經》,宛如跟著五百大阿羅漢,一起圍繞著佛陀聽法。質樸簡要的法義,能直接觸動我們的心,喚醒內在的覺性,解脫自在不再遙不可及。
 
《阿含經》對於現代人來說,不僅是通往內心寧靜和智慧的指引,也是生活中實踐佛法的重要參考。
 
-想要開悟解脫,先要學習《長阿含經》的正確知見,才能見道悟道。
-想要放鬆減壓,了解《中阿含經》苦、集、滅、道的原理,就能減壓紓壓。
-想要簡單樂活,練習《雜阿含經》禪定止觀的方法,即能身心穩定健康。
-想要離苦得樂,接受《增壹阿含經》的勸化,提昇自己的智慧,可以斷除煩惱執著。
 
只有簡單而平靜的生活,才能帶來內在的喜悅與快樂。解脫不是遠離生活,而是在生活中覺醒。禪定與智慧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突破許多生活上的障礙,讓我們活得輕鬆、活得安好、活得有意義!
 
本書作者法源法師,為美國紐約大學控制工程碩士,現任西蓮學苑執行長、雲陽寺住持、法鼓文理學院講師等。研究專長包括網路資訊、人工智能、腦波科技及心律分析等。這是法師暨《轉念快樂:讀懂解深密經》、《步步成佛:華嚴入門與十地修行》後,第三本解經著作,深入淺出介紹《阿含經》的傳譯歷程、內容架構、阿含教理的核心思想,以及解脫修行的妙法,指引真正的幸福之道。
 
法源法師的YT頻道「科學看佛法」

 


作者介紹:

釋法源
   一九六五年出生於臺北,中正理工學院(現為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系統工程系畢業,後留學美國獲紐約大學控制工程碩士學位。二○○三年在西蓮淨苑剃度出家,現於臺灣大學進修博士課程,研究專長包括網路資訊、人工智能、腦波科技及心律分析等。
 
  曾任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中校技士,現任西蓮學苑執行長、雲陽寺住持、中國佛教會教育委員會主委,並為法鼓山僧伽大學和法鼓文理學院講師,除教授「印度佛教史」、「戒律學」、「阿含學」、「華嚴學」、「知識管理」、「電子佛典與大藏經」外,也參與禪定腦波及心律的相關研究專案。著有《步步成佛——華嚴入門與十地修行》、《轉念快樂——讀懂解深密經》。
 
  目前積極以新世代自媒體的方式來弘揚佛法,網路直播《華嚴經》、《圓覺經》、《楞嚴經》、《無量壽經》、《解深密經》及「正念減壓」、「止觀禪修」等課程;並製作《科學看佛法》播客節目,希望結合佛學與科學,讓心智慧和新科技能為人們開創美好的人間淨土。
 
資料來源:博客來 網路書店

 

佛陀為何能以慈心對待想要傷害自己的提婆達多?

佛陀為何能以慈心對待想要傷害自己的提婆達多?

佛在王舍城時,告誡提婆達多說:「你不要對如來起禍害之心,這樣是自取損失,會遭遇不吉祥的事,自己承受痛苦。」比丘們說:「稀有,世尊!提婆達多對於如來您,經常生起惡心,世尊您卻長久地對他慈心憐憫,柔和地與他談話。」


 
佛說:「不但是今天這樣,過去也一樣。那時候,迦屍國的波羅柰城,有一個大龍王,名字叫瞻卜。他總是在適當的時候下雨,使莊稼得以成熟。每月的十四、十五兩天,他變化成人的樣子,受持五戒,並且佈施財物,聽聞佛法。
 
「當時從南天竺國來了個咒師,豎起箭持誦咒語,取走了瞻卜龍王。當時天神告訴迦屍國王說:『有個咒師把瞻卜龍王帶走了。』迦尸國王立即派出軍隊追趕咒師。那個婆羅門就又念咒,使得國王的軍隊都不能移動。迦尸國王拿出很多錢財給咒師,才贖回了龍王。
 
「婆羅門咒師第二次又來用咒要劫取龍王,龍王的眷屬們見狀便興雲降雨,雷電霹靂大作,想殺了婆羅門。龍王慈心對眾龍說:『不要害他性命,好好地勸慰他讓他明白事理,放他回去。』
 
「第三次咒師又來了,眾龍等想即刻殺了他,龍王就遮擋保護咒師,不讓眷屬殺了他,立即放他回去。
 
當時的龍王就是現在的我,當時的咒師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我作龍王的時候尚且能發慈心,多次救濟他,何況今天,怎會不慈心對他?」
 
資料來源:靈隱寺

 

阿彌陀佛傳 (下)

阿彌陀佛傳 (下)

內容簡介︰阿彌陀佛傳適合初學者閱讀,令佛友更輕易明瞭阿彌陀佛的由來、四十八大願和極樂世界的殊勝。

 


 

 


 

作者︰林鉅晴
馬來西亞漫畫家


從十七歲發願畫佛教漫畫,進行佛漫創作二十餘年。作品包括五本高僧傳︰《釋迦牟尼佛傳》、《藥師經》、《十善業道經》,《地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等二十多部,流通馬來西亞、香港、新加坡等多個地區,利益眾生。

 

 

阿彌陀佛傳 (上)

阿彌陀佛傳 (上)

《茶禪一味: 佛教成語的故事》

《茶禪一味: 佛教成語的故事》

《茶禪一味: 佛教成語的故事》
作者: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出版社: 華夏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9789860799217
ISBN10:9860799210
 

 

內容簡介:


有一些佛教成語,你常常看見、常常引用,卻不了解它們的原始出處和深刻意義。打開本書,疑問迎刃而解,彷彿進入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
 
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已將近兩千年,不但在信仰上成為我們主要的宗教,更在辭彙的使用上,普遍的影響著我們日常的言說,以及各種文學的創作,只是行之日久而習焉不察。倘能追源溯本,知其出處及意義,諒必對我們正確的運用有所助益,且能豐富文化素養。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本此信念,廣為蒐羅編撰,並特重用法,都為一冊,用供學人方便參閱,實不可多得。
 
資料來源:誠品線上

戰象自拔淤泥

戰象自拔淤泥

佛陀以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國王波斯匿王有一頭驍勇善戰的大象,經常隨軍隊征戰。然而,有一天,這頭大象因飲酒過多掉入泥坑之中,即使動用千人和象群之力,亦無法救出它。一位智者見到這情況,便對眾人說:「你們和象群都撤離,我可以讓牠脫困。」於是,眾人帶同象群撤離。

智者命人吹起號角和敲響戰鼓,模仿戰爭即將來臨的場面。當大象聽到鼓聲雷動,以為有敵人入侵,便奮力跳出泥坑,衝向軍隊,準備出戰。波斯匿王得知事件後,十分讚賞智者, 不但重賞他, 還任用他為國家的輔政大臣。當時很多比丘親眼目睹及聽聞這件事,心中思量:「大象是畜生,沒有智慧, 但當聽到戰鼓聲時, 即能自救,離開危難。反觀我們常在六道中輪迴,無法自拔。」於是眾比丘下定決心,精進修行,脫離生死苦海。 改寫自《出曜經》卷第七

寬運法師開示


整個故事的寓意在最後一段已經寫出來了: 畜生尚能從苦難中尋求自我解脫。作為人類,人身難得,更要精進修行,解脫生活中的種種「苦」。在佛教的層次方面,終極的目標當然是脫離生死的苦海。身陷苦境的人,如果對「苦」渾然不覺,又或知道「苦」卻不願意作出改變,那不管有多少人費盡唇舌勸導,想把他從苦境中拉出來,統統也無濟於事。本人認為,想脫苦的人,

必須自己做到以下幾點:

1. 要自己覺知「苦」,「覺」是離苦的第一步,必須靠自己下定決心,作出改變;
2. 要有脫「苦」的決心和毅力;
3. 要自己走出第一步,所謂知而不行,是為不知。

有些人知道學佛修行可脫苦,卻一直沒有依法修行,又或抱着各種拖延的念頭。例如等待退休後有空才修行,則難從佛法中獲得真正的利益。修行就是斷煩惱,改習氣。希望大家都能夠好好把握新一年的當下,像故事中的比丘一樣下定決心,精進奮發,用功修行。

資料來源:香港佛教聯合會

《釋迦牟尼的藥箱》

《釋迦牟尼的藥箱》

佛教界的異才首次出書!以幽默的口吻從藥物、公共衛生、生活模式等領域來剖析釋迦牟尼的健康術

作者: 太瑞知見
譯者: 林文娟
出版社: 瑞昇
ISBN:9789864011100
規格: 平裝 / 19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0.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是將佛經裡很少被拿來討論的「律」作為主題,一一來向各位深入介紹在藥物、食物、公共衛生、生活模式等範疇中,釋迦牟尼所推崇的想法。
甚麼是「律」呢?「佛經」有「三藏」之說,指的就是「經藏」、「律藏」以及「論藏」。
經藏-釋迦牟尼說過的話。
律藏-釋迦牟尼訂下的規則。
論藏-釋迦牟尼弟子的解說書籍。

「律藏」就是記載著所謂的「戒律」。「戒」是指必須自發性自律遵守的道德規範;而「律」則是團體生活中必須要遵守的生活準則以及佛教僧團(僧伽samgha)的管理規則。一旦打破這些規則,就必須視情節嚴重程度來處以罰則。


戒律
戒-發自內心自發性地遵守,無罰則。
律-佛教僧團的生活準則以及管理規則,有罰則。
在「律」的內容當中記載了針對所有僧侶所制定的規定、生活準則、禁止事項和佛教僧團的管理規則,所有能夠被允許的事項以及可以服用的藥物、生活當中的行事方式等規章。從中可以發現,當時的釋迦牟尼就很重視良好的生活習慣呢!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乘坐時光機,回到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應該能夠從這當中挖掘出許多與健康相關的創意。
 


本書特色

藥物篇

經釋迦牟尼認可的各種使用藥物,同時也是能適用於現代社會的多種食物!米、粥、薑、胡椒、芝麻、香蕉、肉……等。這個章節主要是針對釋迦牟尼部分的藥箱內藥物所衍生出的各個情況來做介紹。其他像是印度傳統的阿育吠陀醫學處方例,以及西藏醫學、中醫、阿拉伯圈的優那尼醫學,甚至是在西方醫學中所顯現的效用等,都會盡量一併作說明。

衛生篇

釋迦牟尼很愛乾淨!一窺釋迦牟尼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智慧。鼻洗淨、刷牙、口腔保健、洗手、漱口、掏耳朵、室內清潔……等,這個章節是從衛生的觀點來觀察修行僧的日常生活,會發現到釋迦牟尼時代的公眾衛生概念其實和近代十分相似。

習慣篇

80%以上的行動都是出自於個人習慣。何謂釋迦牟尼所追求的規律性?食物的供養、肥胖與減重、酒、洗澡、睡眠……等,在這個章節會介紹釋迦牟尼那個時代有些怎樣的生活習慣,還能夠瞭解弟子們的日常生活樣態。包括有不知所措的僧侶、裝傻的僧侶等,有許多很有趣的小故事會一一介紹給大家,那麼就讓我們來更進一步瞭解當時的日常生活模式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太瑞知見

長崎縣出生,曹洞宗太月山玉峰寺住持、藥劑師、TAMAMINE幼稚園/孩童成長「TAMAMINE沙龍」/學童保育「TAMAMINE KIDS」園長。九州大學研究所(藥學)、駒澤大學研究所(佛教學)畢業。就讀九州大學時曾休學一年時間,然後就背上背包前往歐洲、亞洲、印度以及大洋洲各國旅行。到金澤市大乘寺專門僧堂修行後,接著回到原先擔任住持的玉峰寺,向檀信徒、一般民眾、學生與外國人指導坐禪與傳授法話。而且還在每年玉峰寺本堂所舉辨的「禪與弦~坐禪與古典音樂會」活動擔任企劃、腳本以及演出工作。其中在平成十九年的音樂會上,還規劃了佛教徒和基督徒一起坐禪祈求和平的活動,還因此躍上了西班牙以及義大利的新聞媒體版面,甚至連梵諦岡新聞也都有刊載相關報導。

擔任古印度醫學書《Charaka Samhita》的部分內容翻譯,並在《藥用植物研究》、《阿育吠陀研究》、《禪與念佛》等雜誌上,以科學和佛教的新見解來發表論文和文章。而且從平成二十五年開始就在曹洞宗所發行的雜誌《禪友》撰寫「釋迦牟尼的藥箱」連載專欄。興趣是畫畫和逗弄貓咪。
 
資料來源:博客來 網路書店

 

《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

《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

書名:《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

作者: 蔣勳

出版社: 遠流

ISBN:9786264181341

叢書系列:綠蠹魚

規格: 平裝 / 224頁 / 11 x 17 x 1.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臺灣

內容簡介

《金剛經》是一部古老的經典,是老師(世尊)和學生(須菩提)之間的問答,是一堂持續了兩千六百多年的課。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仍是現代人的困惑:「要如何安頓自己?安放自己不安靜的心?」

蔣勳中學時,父親送他一部復刻本《金剛經》,從此與《金剛經》結下殊深緣分。日常裏,抄寫和讀誦《金剛經》,已經成為他的習慣。

在父親往生的床前讀誦,在母親病苦時讀誦,在朋友車禍受傷時讀誦抄寫。也為眼疾有失明恐慌的朋友高聲讀誦,錄下朗讀的聲音……

《金剛經》如何被口傳、被翻譯、被反覆抄寫、刊刻廣布?是鳩摩羅甚傳奇的因果,是「敬造普施」信仰的信念,也是美學上的不著痕跡。更知曉了,修行的本質,是「還至本處」,好好生活。

一朵花寬度的書,隨身陪伴,讓心靈也滋養出一朵花。追求生命最深的領悟,也能平靜自在的與自己對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蔣勳

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

 

著有散文《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我的文青時代》、《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龍仔尾 貓》、《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歲月靜好:蔣勳日常功課》、《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雲淡風輕》、《品味唐詩》、《感覺宋詞》、《池上日記》、《捨得,捨不得》、《此生:肉身覺醒》、《此時眾生》、《夢紅樓》、《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1-5》、《吳哥之美》、《身體記憶52講》等;藝術論述《漢字書法之美》、《新編美的曙光》、《天地有大美》、《九歌:諸神復活》、《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手帖:南朝歲月》、《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藝術解碼系列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等;小說《新編傳說》、《情不自禁》、《欲愛書:寫給Ly’s M》等;有聲書《孤獨六講》等;畫冊《池上印象》等。

 

資料來源:博客來 網路書店

「什麼是彼岸?」

「什麼是彼岸?」

弟子問:「什麼是彼岸?」達摩說:
無心之處,即為彼岸。

弟子問:「什麼是此岸?」
達摩說:心生妄想,則是此岸。

弟子問:此岸、彼岸就在心中?
達摩說:執迷之時,有此岸與彼岸,開悟之後,便無此岸、彼岸分別。

弟子問:「為何無此岸彼岸分別?」
達摩說:眾生置身於此岸,開悟者的心不在此岸,也不住彼岸。如果心中還有彼岸此岸,他的心不在禪定中。
——達摩祖師


作者: 釋延惠法師

香港少林寺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