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佛同行

  1. 首頁/
  2. 與佛同行
活在當下 如何做到?

活在當下 如何做到?

日復一日,我們時常感到迷茫,因為身陷於過往的回憶追悔不已,或為了未知的未來而徬徨。然而,佛法帶給我們一盞明燈,提醒我們:「活在當下。」簡單幾個字,卻是解脫煩惱的關鍵。

 

活在當下的核心,是對無常法則的深刻體悟。因為我們知道,一切皆不可重來或延續,才會懂得珍惜「此時此刻」的寶貴。當我們明白,過去再美好也無法重現,未來再可怕也只是一場幻象,那麼活在當下,就不再是一種玄妙的理論,而是一種平靜卻充滿力量的生活態度。

 

從佛法的角度,時間本身是一種幻相,過去已逝,未來還未來到,唯一與我們切實相關的,或許只有「這一刻」。但當我們說起這一刻時,其實這一刻也已經成為了過去。

 

這種覺知被稱為「正念」,它是對生命每一刻的真相完全清楚明白的態度。我們才能直面當下的諸法實相,從而切斷慣性的煩惱習氣,不再被過去的記憶牽絆,亦不再因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陷入焦慮。

 

如何真正在日常中實踐活在當下,借用教授在課堂上說的一個故事:古人「上山砍柴煮飯」為例。凡人把這件事看成是「上山為了砍柴去做飯」,所以一邊上山,就一邊想著今天究竟能砍到多少柴回家。萬一遇到雨天,木材都被淋濕了,就開始擔心回家生不了火,煮不了飯,沒有飯吃。因為有目的,所以有所期盼,有所憂慮,有所失望。

 

但活在當下的人則是純粹的「上山砍柴煮飯」。上山的當下,專心走路,還可以欣賞一路的風景,因為心裡沒有想著自己是要去砍柴;到了要砍柴的地方,就專注地砍柴,無論柴木的狀態如何,有砍到就對了;然後回家,該生火煮飯的時間到了,就煮飯。把眼前的事情,該做的步驟,一件一件地專心完成,純然地享受整個過程。

 

活在當下的修行,並不一定要於禪堂靜坐或隱居山林。日常行住坐臥、吃飯喝茶,都可實踐。例如,每天吃飯的時候,不打妄想,也不狼吞虎嚥,而是全然地品嚐每口飯的滋味,感受咀嚼的過程。這樣的專注與覺察,看似平凡,實際上是對心靈力量的一種深刻訓練。

 

如幻觀 無明實性即佛性

如幻觀 無明實性即佛性

法量大和尚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但為甚麼現實中總是會有善惡、美醜、智愚、貧富、貴賤等種種差別呢?這是因為各種生命現象皆依緣起而存在,在緣起的生滅流轉中,因惑業煩惱而起障礙,所以才有生命現象的差別。」

 

緣起極深 眾生難真切了知

 

《阿含經故事選》中記載,有一次,佛陀告訴一位比丘說:「我已不再疑惑,不再猶豫,拔除了像刺一樣的邪見,不再退轉了。心不執著的緣故,哪裏還有個自我呢?

我曾經為一位比丘說我所證的法,為他說了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 ,即:有足夠的因緣,就有蓄積力量的成熟,然後有事物的生起,亦即:由於無明而有行,由於行而有識,由於識而有名色,由於名色而有六入處,由於六入處而有觸,由於觸而有受,由於受而有愛,由於愛而有取,由於取而有有,由於有而有生,由於生而有憂悲惱苦、純大苦的聚集……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我這樣說時,那位比丘無法理解,還有疑惑、猶豫。因為之前他以為自己已經證入,徹底了悟了,現在聽到我說這些他無法理解的道理,反倒讓他生起憂苦、悔恨、模糊、障礙來了。為甚麼呢? 

因為這緣起法,是甚深而不容易完全明瞭的,更何況進一步做到隨順緣起法,證入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那就更加倍困難了。 

這緣起與涅槃二法,就稱為有為與無為。有為,如生、住、異、滅等。無為,即不生、不住、不異、不滅,也就是諸行與苦的寂滅涅槃。 

苦的因緣聚集了,所以苦就生起;苦的因緣滅除了,苦就跟著滅除了。就如,一旦斷了接續下一生的因緣,下一生的相續就滅除了,這就叫到了苦邊。 

比丘!甚麼被滅除了呢?就是苦被滅盡了,不留一點殘餘。

當所有的苦都被滅除、停止、清涼、止息、沈沒了,就是所謂的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拘樓國,住在首都劍磨瑟曇。

尊者阿難獨自在靜室禪修,起了這樣的思惟:「這緣起真是奇特、甚深啊!緣起所展現的亦是甚深!但對我來說,我能夠看得明明白白,倒不是那麼的難。」

傍晚禪修結束後,尊者阿難來見佛陀,將他禪修中思惟的心得,向佛陀報告。

佛陀聽了以後,糾正尊者阿難說:「阿難!不要這麼說啊!為甚麼呢?這緣起是極甚深的!緣起所展現的,也是甚深的!

 

 

一切緣起法   猶如鏡中花

 

如同法量大和尚所言,佛性無二無別,因各種生命現象皆依緣起而存在,所以才有生命現象的差別。

緣,就是因緣、條件,是為因;起,就是生起、發生、運行,是為果。任何已經發生的東西是這樣;將來發生的東西也是這樣;過去產生的事情都是這樣。沒有一樣東西,沒有一樣世間存在的東西,不是由眾緣和合而成的。

 

「一切緣起法,猶如鏡中花」,如同法量大和尚的一首漢俳所言:「離惡勤諸善,無明實性即佛性,如空畫彩虹」,一切緣起相都是如幻相,我們要清楚得了知緣起的本質,進而‍‍‍‍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老實去修,踏實去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保持內心的澄澈,進而,必然能使內心的真如佛性顯現,獲得現前當來的幸福吉祥。

 

 

 

 

 

 

資料來源:六榕寺

 

 

超譯佛經:佛陀教你鍛煉心靈自由的190個練習

超譯佛經:佛陀教你鍛煉心靈自由的190個練習

《超譯佛經: 佛陀教你鍛煉心靈自由的190個練習》
作者:小池龍之介
譯者:卓惠娟; 趙東明/ 審閱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ISBN:9789864896370
叢書系列:轉心(心靈勵志)
規格:平裝 / 288頁 / 13 x 19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出版地:臺灣

 

內容簡介


回應每個人心底最深處的疑問
從浩瀚的佛經中,專為現代人量身選定的190個練習
讓你遠離內心的噪音,得到心靈的安適
經歷2500年的傳承淬煉,讓心變得更強大的終極解藥。
全球人類一同追尋的佛陀話語,以最簡單明瞭的面貌登場。
日本超人氣僧侶小池龍之介絕贊經典之作!
攻佔日本各大暢銷榜,銷售超越250,000冊!

*繼《超譯尼采》之後,超譯系列最暢銷的一本
*內文附佛經原典,相互參照更有幫助
*奚淞/禪心推薦


只要活著,你就一定會產生──
討厭的狀況、不喜歡的聲音、令你掩鼻的氣味、倒胃口的味道、厭惡的觸感……
生而為人,或許難逃其中,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何種姿態面對。


我們在生活中經歷的無數焦慮、憤怒、嫉妒,
甚至想要追求幸福的渴望,
佛陀都曾留下精簡、切中核心的啟示,
讓我們明白這輩子所為何來、所求為何。
小池龍之介以最貼近這個時代的精神與口吻,
將精煉的佛經智慧以超譯的形式寫就,簡單直白地傳達佛陀精神,
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心靈的指引,重塑不害怕、不生氣,全新的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修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佛陀的話語如微風輕撫,讓你的心從束縛中獲釋。
從零開始,再次出發讓內在煥然一新吧!

在浩瀚廣袤的佛經中,我們多少會有些不得其門而入的困惑。當有人讓你吃盡苦頭、或是背後非議令你怒火中燒、又或者總是渴望哪個人的多一分關心、或是期待身邊人都能把你說的話當一回事……你的心反復煎熬,混亂破碎,《超譯佛經》作者小池龍之介從大部頭的佛經中,選出最能撫慰現代人的190個指引,在你需要的當下就能夠藉由佛經智慧得到心靈平靜、醍醐灌頂。

本書分為十二個部分,從不生氣、不比較等在日常生活常遭遇到的課題著手,提供讀者在情緒混亂的當下,得以舒緩心結的思考方式,循序漸進,後段則進入覺察自己、觀測心靈,而真正讓心靈自由的章節。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領會佛陀的話語,不再為難懂精煉的文字所困惑,進而找到讓自我安適的所在。

 

*****************

〔練習13〕除了你自己,誰也無法真正傷害你
厭惡你的仇敵對你做出很惡劣的行為,
這沒有什麼大不了。
憎惡你的仇敵總是不斷找你麻煩,
這沒什麼大不了。
只有在你因為忿怒而心靈扭曲時,
才會帶給你自身千百倍以上的摧殘力量。(法句經42)


〔練習31〕因他人評價而來的快樂或不快樂,都是虛幻
基於他人評價而產生的愉快或不快,只不過是腦內產生的幻覺。
因此,應當排除渴望受讚美的小器欲望;以及排除受貶抑時厭憎的忿怒。(經集928)


〔練習123〕不論順利或不順,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
即使由於對自己有利的情報,使得一切進行順利,
也不會因此得意忘形;
即使由於對自己不利的情報,以致處在逆境,
也不會因而遭受打擊,一蹶不振。
不論處在任何狀態,內心都不會因而動搖,不會因而變得消極負面,
能夠遠離內心的噪音,得到心靈的安適。
這才是無上的幸福。(經集268)


〔練習168〕即便只執著於小小的好惡
你若是執著於一些小小的好惡,你將失去智慧,禪定的力量也會消逝。
當你失去禪定的力量,開始坐立不安,明心見性的智慧就會消失。
你若透過冥想而生禪定與智慧,你將能處於內心安寧的境地。(法句經372)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小池龍之介

1978年出生,山口縣人。東京大學教育系畢業。原本出家為僧,經營網站「家出空間」,也指導一般人坐禪。然而卻在一次流浪修行之旅中遭遇挫折,因而改變想法,於2019年還俗入世。後來透過修行,發現修行本身存在問題,此後開始在道場傳授「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的人生法則。


審訂者簡介
趙東明

臺灣桃園中壢人。台大哲學博士,曾于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目前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任教。研究領域與興趣為漢傳佛教哲學與跨宗教比較研究。

 

譯者簡介
卓慧娟

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台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遺體》、《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淡定生活手帖》、《未來記憶成功術》、《體貼性愛秘技》、《蘇格拉底辯證交涉術》、《相信靈魂轉生,改變人生》、《改變人生的超速習法》等。

 


資料來源︰
博客來 網路書店

 

IVE張員瑛 化解怒氣的方法

IVE張員瑛 化解怒氣的方法

韓國人氣女團IVE成員張員瑛,一直以正面、積極、樂觀的「員瑛式思考」風靡韓國新生代,一句「Lucky Vicky」(她的英文名),更成為了人人的口頭禪,她連排隊買麵包時貨架被前面的顧客清空,也要大叫「Lucky Vicky」,因為等一下就可以買到剛出爐的麵包了!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展現出積極正面態度的她,登上人氣綜藝節目《劉QUIZ ON THE BLOCK》,分享了自己最近在看的書是小池龍之介的《超譯佛經》。 

「不要執著。」 
「對世間萬物都是,只要不執著,就不會產生問題。」 
「就在你執著的瞬間,痛苦就會隨之而來,人就會變得很辛苦。」 
「我看到書中的那些字句,真的獲得了很多力量。」 
「只要我回家,讀一次這本書的一小段,就會再次沉殿下來,怒氣就會平息,也會有迎接明天的動力。」 

20歲小女生卻有著超齡的成熟思想,以佛祖的話消彌心中的怒火,節目一出,更讓這本書迅速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一起來看看《超譯佛經》療癒心靈的力量︰https://bit.ly/3PR2Fvq! 


資料來源︰《劉QUIZ ON THE BLOCK》 

 

 

六祖惠能的故事

六祖惠能的故事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四句出自六祖惠能的偈,讓在寺院打掃、求學佛的惠能,盡得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及頓教法門。

一天,五祖弘忍大師召集所有門人,要大家用智慧發表見解,若有悟得佛法者,會將衣缽傳給他。其中弟子神秀是當時被公認為最熱門的六祖人選,神秀趁著深夜人靜,在走廊壁間寫下此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看後,認為雖未見性,但若依此偈修行,至少可免墮惡道。不識字的惠能在聽到此偈後,便請人幫他寫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偈。

五祖怕惠能鋒芒太露會招來事端,立即將此偈擦去,說︰「此偈未見性」。
然後漏夜向惠能講解《金剛經》,並將衣缽傳給他,為避免弟子們的不滿,更親自送走惠能,囑咐他潛居,直到時機成熟,才出來傳法救人。

十五年後,六祖惠能才正式落髮受戒,成為禪宗一代宗師。

 

 


資料來源:《六祖壇經》

 

供養佛像

供養佛像

「家裡供養佛像,一見到佛像,就想到自己要皈依自性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學佛菩薩,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見到佛像自然就提醒自己。佛像是這種用處,不是教人天天香花水果供養,向他磕頭,那一點用也沒有。佛菩薩希望我們覺悟,不希望我們迷惑顛倒,但有不少人錯將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所以,須知供養佛像的道理,乃是提醒自己覺而不迷」

《三皈傳授》淨空法師

目連救母的故事

目連救母的故事

一天,目犍連尊者剛剛獲得六種神通,迫切地想救度父母,以報乳哺之恩。他立即以天眼觀察三界,尋找父母的生處。他看見母親生在餓鬼道裡,得不到飲食,長年飢餓,皮與骨頭連在一起。孝子目連見母親飢餓痛苦,悲哀難忍,就立即用缽盛滿了飯,入到餓鬼道裡送給母親吃。

目連母親一拿到缽飯,就馬上用左手遮住缽盂,右手把飯抓成團,還沒等飯進口,就已經化成火紅的熱炭,沒辦法吃到嘴裡。尊者看見母親業力太重,食物還沒進口就變成了火炭。雖然他神通廣大能震動世界、回轉日月,卻竭盡神力也不能救拔母親。所以他大叫悲哀,火速返回,向佛陀詳細陳述以上情況。

佛說:你母親的罪根深不可拔,並非你一個人的道力所能除滅。雖然你孝順母親,震動天地,卻沒有足夠的力量救拔母難。其他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大天王的天神,更是無能為力。現在你必須依仗十方僧眾的威神之力,才能拔除你母的厄難。

佛又說:現在我給你講述依仗僧眾神力救濟苦厄的方法,令一切苦難脫離憂苦:在十方眾僧,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的吉日,應當發起借僧眾威力為救度苦難中的七世父母和現世父母的孝心來做供養。

 


供養具包括滋養身體的食物、焚熏的妙香、塗手腳的油、休息的臥具等等。供養境是十方世界無量的僧眾。在僧自恣日這一天,一切聖眾,有些在山間攝心入於禪定;有些證得一到四果,超凡入聖;有些在樹下經行調身;有些獲得六種神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還有從初地到十地的大菩薩,權巧方便示現比丘身,隱在大眾中。


總之,十方聖凡僧共同一心,接受供養,具足清淨戒律。聖眾的戒定慧三無漏道,功德浩瀚,如同汪洋大海,難測邊際。


如果有人供養此等自恣僧,現世父母,六親眷屬等,就在齋僧的當時,便脫離了惡趣之苦,消業障、增福德,衣食自然,獲得人天快樂。如果為健在的父母供僧,能使父母福樂百年;如果為七世父母齋僧,可以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十方眾僧,首先應為施主家咒願,願其七世父母離苦得樂。咒願時需要收攝散亂,一心專注地觀想咒願,之後再受用食物。而且,開始受用食物時,首先需要供在佛前,如佛塔或殿堂中的佛像前。僧眾咒願完畢,再進餐享用。


佛陀這樣教示完畢方法的此時,目連、諸比丘、諸大菩薩皆大歡喜,目連的憂愁也頓時瓦解冰消。


目連供僧、僧眾咒願享用食物之後,就在當天,尊者的母親脫離了一劫餓鬼之苦,證實佛說「父母六親應時解脫」真實不虛。


尊者以推己及人之心普為後世的佛弟子向佛請問:弟子的生身母親承蒙三寶功德力、十方僧眾威神力,已脫苦難。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也應當供奉「救倒懸盆」救度現世和累世的父母嗎?對於目連的請問,佛非常讚許,讚嘆他「大善!快問!你所問處,正是我欲說處。」

 

佛陀教誡說:一切人都應當首先發起殊勝心,救度現世和七世的父母。在殊勝時(即每年七月十五,佛所歡喜的僧眾安居圓滿自恣的吉祥日),在殊勝田(即十方自恣僧)中,盡心盡力地以百味飲食,安放在盂蘭盆中作殊勝供養。

並且應當這樣發願:以此功德,願我現世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有一切苦惱憂患;又願我七世的父母,遠離餓鬼之苦,生於人天,享受無邊的福樂。

佛又殷切地教導說:凡是我的弟子,修孝順的人,應當念念中,常常憶念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都以孝慈之心憶念父母恩德,盡心盡力地作盂蘭盆,供養佛和僧眾,以報答父母長養慈愛的恩德。一切佛弟子都應奉持這一孝慈法門。

佛說法的此時,目連比丘和出家在家四眾弟子都歡喜奉行。

盂蘭盆供被廣泛地傳入中國民間,成為上千年盛行不衰的佛事活動。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寺廟都在舉辦盂蘭盆會,僧俗四眾、善男信女,為了報答累世父母的養育之恩,以百味飯食及燈燭花果,安盂蘭盆中,供養十方自恣僧,以瓜、果、面、餅、茶、飯等,供養餓鬼。以此誦經、聞法、供僧等功德,願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法喜充滿。

 

資料來源:廣州市大佛寺

江旻憓與佛學

江旻憓與佛學

領悟無常放下    成就智慧心境

江旻憓與佛學甚有淵源,雖她不是佛教徒,但自中學起,每晚臨睡前都會閱讀佛學書籍,幫助她面對挫折、調整心態,同時感恩生活,減低對未來的不安。「這是令我開心的方法之一,當中有很多智慧,許多人生的問題都可從中找到答案,有助我調整當刻執著的心態及對於未來不確定而感到的不安」。

因為無常,明天就能變好
近年來,Vivian開始把佛書中的金句抄在日記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金句讓她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和智慧。特別是在不開心時,抄寫金句的過程讓她感到被鼓勵。如她提到,佛學經常提到「世事無常,因為無常才有希望」,這句話讓她在不開心時勉勵自己「因為無常,明天就能變好」。

比賽有高低,放下面對
Vivian除了閱讀佛學書籍,抄練金句外,亦有追隨常霖法師禪修,禪修學習讓她學會接受、處理並放下負面情緒。「停一停,心呼吸」便是Vivian從常霖法師領會到的禪修要訣。放下負面的執著與情緒。

巴黎奧運劍擊項目以1:7落後狀況下逆轉,如佛學所説「世事無常,無常才有希望」,見證逆境不是永恆,放下快要輸掉的心態,達到身心合一、人劍合一的狀態,成就智慧心境面對考驗。

 

 

 


資料來源:佛門網、明報校園記者、江旻憓instagram

 

 

韓國爆紅「電音和尚」  DJ NewJeansNim 香港演出

韓國爆紅「電音和尚」 DJ NewJeansNim 香港演出

以「佛祖Handsome」一曲爆紅的 DJ NewJeansNim 日進和尚,原名尹聖鎬,是一位韓國的搞笑藝人,同時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2023年,他在曹溪寺受戒後,被賜予法號「日進」(일진 - iljin),寓意向前邁進,其後以 New Jeans Nim 的名義活動。 

在代表作「佛祖Handsome」中,他身穿袈裟,扮演僧人角色,融合佛學詞彙創作嘻哈風格的電音歌曲,帶動觀眾合十向上跳動並喊出「佛祖 Hands up」的口號。 

和尚遇上電音的衝突感,帶來豐富娛樂性,人氣急升之餘,也帶來不少爭議,有佛教團體認為他可吸引更多年青人認識佛教,也有團體認為他只是利用宗教帶來流量,對隨意改編經文為歌詞感到被冒犯。 

無論如何,打破傳統念經方式,以電音嘻哈音樂傳遞佛學,已成為近期一股佛學潮流,有興趣感受 DJ NewJeansNim 帶來的另類電音體驗,親身體會他如何用水和音樂洗滌心靈、普渡眾生,佛友可留意以下活動!  


S2O亞洲潑水音樂節 - 香港站 
📅 DJ NewJeansNim 將於6月8日開幕首日登場 
📍地點:中環海濱活動空間 

 

 

 

資料來源:S2O亞洲潑水音樂節